社会实践

访阜南柳编,知非遗之美

时间:2023-07-20 17:54    来源: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凌泽坤    点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赏非遗文化雅韵,贡献青春智慧。为更好地了解非遗,传承和发展非遗,华中师范大学红色档案探寻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7月16日下午来到安徽阜南县,走访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及柳编企业,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阜南柳编。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凌泽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赏非遗文化雅韵,贡献青春智慧。为更好地了解非遗,传承和发展非遗,华中师范大学红色档案探寻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7月16日下午来到安徽阜南县,走访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及柳编企业,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阜南柳编。

 


2001年阜南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黄岗”“阜南”两个柳编工艺品商标已享誉海内外。阜南柳编产业集群被安徽省列为重点产业集,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赋予了蒙洼泄洪区独特的文明,这里的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有500多年,柳编技艺代代相传。


 

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内,展示着丰富多样的柳编工艺品,队员们通过讲解,了解到柳编工艺的制作分为选料、蒸煮、上色、浸泡、编织、熏烤、晾晒、刷漆、包装等步骤,对柳编有了初步的知晓。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阜南柳编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实践队成员跟随阜南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赵复彦、阜南柳编协会会长郑洪洲参观了柳编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柳编工艺品样品间,小巧精致的竹篮、根据龙虎尊制成的工艺品、针线簸箩、可爱时尚的宠物窝……工艺品种类繁多,设计精美,编造工艺精湛,在场队员纷纷表示赞叹。


  

参观完毕后,实践队员们同非遗传承人孙传贵以及阜南柳编协会会长郑洪洲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双方就柳编技艺的传承情况、柳编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困境、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孙传贵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柳编的制作工序,编织手法,传承情况等。郑洪洲表示,目前的营销困境主要是产品的设计创新,契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更好更快地打开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柳编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郑洪洲提到,虽然柳编作品是通过纯手工打造,但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已经形成了阜南的柳编品牌,享誉国外,也带动了周边的村民致富,助力了精准扶贫,促进了乡村振兴。队员们也对促进柳编打开国内市场,扩大知名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参观、访谈,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对柳编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贡献了青春力量。队员们也将肩负起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的使命责任,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审读人:王涛 肖丽霞 黄栊婵

编辑:沈麟然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