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青访谈

追青日记 郑威:这个四年,未来四十年,我愿做阡陌上的一束光

时间:2022-01-18 23:34    来源:华大青年    作者:刘孟迪    点击:
郑威,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辅修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获评2021年“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大学期间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阡陌上行”团队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学生会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辩论队队长等职务,现为河南省重点中学许昌高级中学教师。大学期间创办武汉陌上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主持“阡陌老兵:抗战老兵关爱与精神传承”项目、“阡陌e农:三农自媒体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挑战杯”湖北省银奖等省级以上荣誉11项,实践成果得到《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10余家媒体的广泛报道。


    华大青年讯( 文字 刘孟迪 摄影 许旷)郑威,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辅修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获评2021年“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大学期间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阡陌上行”团队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学生会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辩论队队长等职务,现为河南省重点中学许昌高级中学教师。大学期间创办武汉陌上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主持“阡陌老兵:抗战老兵关爱与精神传承”项目、“阡陌e农:三农自媒体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挑战杯”湖北省银奖等省级以上荣誉11项,实践成果得到《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10余家媒体的广泛报道。



    如果说“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是郑威进入大学时接受到的第一条教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则是他在四年大学中逐步培养的人生态度。从一名普通的公费师范生,到创业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团队队长、全国金奖项目获得者,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少年,到现在敢于打破设限、不断挑战自我,一切来源于那些阡陌上的老兵、阡陌上的农户。从大二的第一次接触,到现在的矢志不渝,他愿意做阡陌上的一束光,去照亮他人和自己前方的路。











百位抗战老兵和阡陌故事的开始


    2017年,郑威走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经历了短暂的适应期,他便开始了真正属于他的大学生涯,主持、辩论、社团、科研、学生工作都活跃着他的身影,而真正的成熟,则是2018年的那次社会实践。



    2018年,郑威参与到“阡陌上行”团队的社会实践中,前往湖北襄阳、河南南阳等地帮扶、走访抗战老兵,去倾听、记录、传承他们的故事。虽已耄耋之年,但是老兵们还保留着作为军人那份经久不衰的昂扬,唱军歌、行军礼,颤抖浑浊的声音,蜷曲干裂的手掌,掩不去他们满腔的自豪。虽然有地方志愿者的指引,但是他们每天都要顶着太阳,背着沉重的设备和给老兵准备的米面油盐,奔波在找寻老兵的路上。老兵们浓重的口音,让他们的记录进展很慢,每位老兵都要用上半天的时间。老兵体弱,电扇、空调自然是开不得的,所以几乎每一张照片上的他们都是头发黏在脸上,额间挂着汗珠的“狼狈”模样。尽管工作辛苦,但当时的他们每每挤在公交车上返程,居然没有说过任何一句多热多累,而是激动地讨论着一天的收获与感动。



    事实上,在实践后的很长时间,郑威才明白实践的真正价值究竟有多大。战争带不走的,终究会被时间带走,他们陆续收到了几位抗战老兵英魂归队的消息,那时的讲述成为了绝响。也正是通过这次实践,郑威对大学生涯有了更深层的规划——在全面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努力创造、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实现青年担当。



    郑威为抗战老兵家庭争取资金8万余元,编写了《我的抗战史——新四军老兵臧家琪》等爱国主义教材14份,并以此为基础在中小学开展了多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出版了《新时代青年群体抗战史观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自身的努力唤醒社会对于抗战老兵群体的关注,开创了学院本科生出版学术专著的先河。



一个创业公司和阡陌故事的深入


    2019年是郑威最艰难也是成长最快的一年,与往日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轻车熟路不同,他接下了“阡陌上行”的接力棒,开始带领团队成员在公益创业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



    在2018年走访老兵过程中,郑威发现一位老兵家乡自产的纯天然蜂蜜品质很高,但因为交通不便,当地农民又不懂电商,产品销售不理想。那时他便萌生出一个念头,运用自媒体,帮助山区农民销售农产品为了验证想法的可行性,他独立带队前往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走访调研。一个好的创业项目离不开社会的检验,离开了校园的温床,团队的创业显得幼稚且无力。团队跨越了四镇八乡,山间崎岖且漫长的山路让成员们精疲力尽。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遭遇过不屑的冷眼,遭遇过冷漠的质疑。现实又一次给了他和团队成员当头一棒,但是他的心态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郑威和团队成员从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原本空洞的框架能够创造真正的价值。通过这次实践,他和团队成员唤醒了前进的动力。



    有了“自媒助农”的基本方向,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创业对于郑威和团队成员来说都是从零开始,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创办公司的尝试中反复磕碰,一张嘴,两条腿,不懂的就问,赔笑脸面对别人的不耐烦,搞错了就多跑几趟,被迫摸清了周边的地铁、公交路线,终于建立了“武汉陌上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公司的实体基础,郑威开始组织团队搭建公益创业项目的钢筋骨架。团队在一年的时间内反复讨论、推翻、修改、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活动室日常活跃着“阡陌人”的声音与身影,古朴的一号楼见证着一个项目的诞生,见证着一个团队的成长。从“e起富”到“阡陌e农”,经历了数十次的推翻重建,经历了近十五万字的“折磨”,终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194月,团队发布了第一条抖音推广视频,运营了第一个微信公众号,收获了来自武汉市的第一笔盈利。团队建立起阡陌e”“食趣玩味等自媒体矩阵,与河南西峡香菇生产基地等6个农村集体达成合作,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最高阅读量达到3万余次。针对恩施太阳河乡设计乡游日记”“腊肉时间轴等推广产品,得到恩施州有关领导的肯定与支持。疫情期间积极落地实践,设计20余套推广方案,开展直播带货地摊助农活动5次,均获得良好效果,累计营业额达13万元。团队不仅帮农户做推广还教农民做推广,开发了三农自媒体培训课程4套,在恩施向家村、许昌大郑村等地开展线上、线下授课20余次,覆盖人群达200余人。


四年磨得一剑,和阡陌故事的延续


    曾经郑威也问过自己,作为一名将来要当老师的师范生,为什么要做这些看起来和自己的未来职业“毫不相干”的事情,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值得么?他每次给自己的答案都是——初心只要初心不变,那么任何付出都是有价值的。2021年,郑威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签约河南省重点中学许昌高级中学,他和阡陌的故事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迈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志愿项目大赛公益创业赛省级金奖、2018年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A类项目、2020年武汉市第三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十优项目、2020年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十佳项目、洪山区大学生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大赛团队十佳项目等等奖项是对他的认可和鞭策,而时常收到的抗战老兵家人和三农自媒体人的问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大学四年已经结束,但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一段生涯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生涯的开始。在中学政治课教师的岗位上,郑威“理直气壮”的讲好思政课,也“润物无声”的通过自己的故事,影响着下一代的青年学子。





编辑:严煜天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