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青访谈

来日方长 路不漫长

时间:2017-11-01 16:21    来源:华大青年    作者:程飞 林语晋    点击:
来自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6级的黄诗茜以一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几许》的演讲获得百生讲坛校级优秀主讲人,她为我们分享了她与戏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

 

 

常人谈论到传统文化时,可以很坚定地说它们是瑰宝,但却从未进入其中。了解传统很简单,但让人了解传统却一点也不简单。而她,就站在传播传统文化的第一线。来自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6级的黄诗茜以一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演讲获得百生讲坛校级优秀主讲人,她为我们分享了她与戏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

 

 

灵感源于生活

 

很多时候,闪光之处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问到为什么以“戏曲”作为百生讲坛的主题时,黄诗茜平静地述说她与戏曲间的不解之缘。“记得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和奶奶一起看62版的越剧电影《红楼梦》,那时,我就觉得这种艺术形式很有意思。越剧很特殊的地方就是采用女演员演小生,而我本身性格又有点男孩子气,所以越来越有兴趣。到了高中,我更是写过一封戏曲进校园的倡议书,这是我由热爱戏曲向宣传引导同龄人了解戏曲的一次跨越。”这些经历将她塑造成一位传统文化的追寻者,更是一位倡导者。

 

 

自我约束很重要

 

越爱,会越疯狂。黄诗茜在初中时期便经历过“发现自己懂了一些东西之后,想了解的就愈发多了起来”这样一个阶段。“那时候就处于觉得什么都很新鲜,都想去看看,我记得那时周末在西湖公园会有些老年人聚在一起唱戏,我就每周都要跑去凑热闹,可以说是有点走火入魔了,对学习成绩影响挺大的”,“我的父亲就因此特别生气,把我所有的唱词本都撕掉、所有的碟片都掰掉了……到后来自己也逐渐懂事,学会了平衡,我的父亲对此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话至此处,她笑了出来。

 

 

偏见与喜欢之间只差一个契机

 

因为不了解而怀有偏见,因为偏见更不愿了解,这就无法领略文化之美。黄诗茜说:“现在戏曲给大家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慢’、‘拖腔拖调’、‘老旧的剧情’,其实现在有很多新戏都不乏创新”“首先需要一个契机,让他们觉得传统文化值得去了解,而这个契机只能在他们的生活的圈子里。”因此黄诗茜会时常转发优秀的戏曲作品,在看戏后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撰写戏评发在朋友圈里,也因此会登上百生讲坛的舞台以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召唤青年们加入其中。

 

 

传统也能大胆创新

 

黄诗茜对于戏曲和传统文化的未来保持着乐观态度。“其实戏曲在青年人当中的受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少。”“我经常去听戏,坐在前几排的人70%是40岁以下的人。”黄诗茜说现在在戏曲的展现形式上也有许多的创新,“上海昆剧团的张军和新乐府都在做把戏曲和摇滚结合的努力”传统不是固步自封,只要精髓不变,这样的融合未尝不是扩大受众、为戏曲注入生机活力的尝试。

 

 

传统,许多人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以来,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推广”“在我看来,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源泉也是载体”。她回忆说大一时期就尝试过参加百生讲坛,但是因准备不足,遗憾落选。但当“传统文化”又一次被提及,她选择重振旗鼓,“刷夜,凌晨三点也要把稿子写完”,最后成为优秀的主讲人,对她而言也算是完成了“一个梦想”。她小小的戏曲梦其实也是许多人的梦。比如她提到的一个对她影响很大的人——王珮瑜,“她可以登上《跨界歌王》那么大的舞台,而且是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戏曲,我真的很佩服她。”还有许多像黄诗茜一样坚持传播传统文化的人,她们正如黄诗茜那一句很喜欢的唱词:“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播,来日方长,路不漫长。

 

编辑:陈紫薇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