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写作这回事,主要看“气质”—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老师谈写作

时间:2015-12-28 10:19    来源:校团委组宣部    作者:魏露    点击:
12月27日下午两点半,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老师来到华中师范大学老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就如何写出好文章这一话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秘诀。
   (通讯员 许浩平 摄影 李雯筑)12月27日下午两点半,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老师来到华中师范大学老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就如何写出好文章这一话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秘诀。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曾写过《那个世界钱不重要》、《微信让人更加孤独》、《绝交要趁早》、《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等火遍朋友圈的文章,独特而又亲切平淡的文笔和写作风格深受广大年轻读者的喜爱。

 
        在此次讲座中,王路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创作经历和身边的小故事,来谈论自己对深度好文的理解以及创作出好文章的秘诀。他首先讲到,自己的写作内容主要针对于非虚构文章这一块,并由他的新书《唧唧复唧唧》引出了创作好文章的第一个秘诀:文章内容要尽量接近读者,做到无隔膜。他谈到了著名武侠小说创作者金庸的文笔特点,即隐藏和做旧,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忘记文笔的存在,真正达到有若无、实若虚的境界。



 
 
        随后,王路老师又列举了杜甫和文征明两位文人墨客的诗句,他说,文章的好坏不看修辞和华丽程度,而重在文章的“脸”和“身材”,这两方面也突显出一篇文章的“气质”。这也是他创作出如此多的深受读者欢迎的文章的第二个秘诀,即把握好文章的“脸”和“身材”就可以写出好文章。他进一步指出,文章的“脸”,就是字与字的关系;而文章的“身材”则是段与段的关系。

 
        对于如何把握好一篇文章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和搭配,王路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大作家沈从文的一篇文章《丈夫》,他谈到,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典型的“脸”漂亮的文章,从一些精心雕琢而又不矫揉造作的词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风格。而拿到一篇文章时,要做到用“目无全牛,大卸八块”的态度去阅读文章,以无厚入有间,就像庖丁解牛那样去分析文章的间隙——文气断处,深度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说长期这样练习阅读文章就会逐渐掌握文章的字与字的巧妙组合方法,创作出漂亮的“脸”。

 
       谈完了文章的“脸”,王路老师接着又讲述了如何控制好文章的“身材”比例,即文章段落的长短组合。他列举了自己曾经创作的一篇文章《绝交要趁早》,指出这篇文章的“身材”比例就是“4+1”的形式,1500字的文章用4个小故事的叙述外加结尾大约300字的议论组合而成,而这种形式对于初学者而言无疑是最值得借鉴的。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中,他又用到了“n+3”的文章结构,即在文章的前面用丰富的古今中外的事例来围绕一个主题叙述,最后再总结出自己的观点。王路老师强调,文章的议论好比骨头,叙述好比肉,如何协调骨头和肉的搭配就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而一般人都不会议论,因此简短的议论加上精彩的叙述可以更容易地写出一篇好文章。





 
 
       在讲座临近结束时,王路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制作的20世纪中文颜值榜,其中张爱玲和沈从文两位作家的文章被王路老师列为一流文章,而有些现代作家也在颜值榜之列,他说,这些作家的文章都是值得学习写好文章的初学者借鉴的,其中的文字特点和写作风格都各具优势。最后,此次讲座进入了听众提问环节,针对在场同学提出的关于段子手与写作的关系、刷存在感的意义、作者与编辑的关系处理、写作目的的探求等方面的问题,王路老师都一一详细解答,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谈论自己的见解。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老师围绕如何写出好文章的主题讲座就结束了,虽然他的分享时间不长,但是带给现场听众的收获却是非常大的。相信在场的华师学子们在听完这一讲座后,能够将未来自己所写的文章“气质”提升一定的程度,因为正如王路老师所说,写作这回事,还是得看“气质”。

编辑: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