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志黄河颂:文心筑梦实践队赴老河口开展红色研学

时间:2025-07-06 19:57 来源:文学院 作者:周佳润 黄文亮 编辑:邱亚航 点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心筑梦”实践队于7月3日至4日奔赴湖北省老河口市,以“寻根革命文化,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开展深度研学。作为抗战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老河口不仅是军事指挥重镇,更是以杰出校友、词作家光未然及其不朽名篇《黄河大合唱》为代表的文化抗战精神重要发源地。实践队师生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习与创新实践,深刻感悟“笔杆子”与“枪杆子”同频共振的磅礴伟力,汲取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动能。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周佳润 黄文亮)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心筑梦”实践队于7月3日至4日奔赴湖北省老河口市,以“寻根革命文化,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开展深度研学。作为抗战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老河口不仅是军事指挥重镇,更是以杰出校友、词作家光未然及其不朽名篇《黄河大合唱》为代表的文化抗战精神重要发源地。实践队师生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习与创新实践,深刻感悟“笔杆子”与“枪杆子”同频共振的磅礴伟力,汲取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动能。

溯抗战烽烟,悟文化脊梁

7月3日上午,实践队走进老河口市博物馆。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系统地回顾了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岁月。馆藏史料清晰勾勒出老河口的双重角色:既是李宗仁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指挥中枢,更是无数文化志士以笔为枪、以歌为号的文化抗战前沿。泛黄的报刊、手写的演讲稿等珍贵文物,诉说着文字在民族危亡之际如何点燃亿万同胞的爱国烈焰,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民族之魂。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军事斗争与文化抗战在老河口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彰显了文化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非凡力量。

(图1:实践队队员聆听红领巾讲解员讲述抗战事迹)

创特色课堂,播红色火种

下午,实践队积极创新革命文化传承形式,将红色火种播撒进暑期托管课堂。实践队队员侯奕蕾、张铭精心策划《两弹一星》专题课,通过珍贵影像与互动问答,生动讲述从罗布泊惊雷到《东方红》寰宇的壮阔历程,引导孩子们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推普课堂则巧妙融入革命文化传承,张嘉卉针对方言特点设计趣味“口部操”,孩子们在轻松掌握普通话发音技巧的同时,也深化了对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精神纽带重要性的认知。队员们以专业所长赋能地方教育,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图2:实践队队员在托管课堂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访未然故迹,诵黄河壮歌

7月4日上午,实践队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光未然小学及光未然陈列馆。红领巾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师生参观光未然陈列馆,展馆以“前奏曲”“蕴育曲”“激荡曲”“传承曲”四个乐章式展区,生动展现了这位革命诗人从襄阳少年到文坛巨匠的成长轨迹。展柜中陈列的抗战时期出版物等珍贵文物,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光未然作品“雄健磅礴、深沉浑厚”的独特魅力,以及文艺作品在民族救亡中迸发的力量。怀着澎湃激情,实践队员们在陈列馆前齐声诵读《黄河颂》,以青春之声致敬先辈,让“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在新时代激荡回响。

(图3:实践队队员在光未然陈列馆前合影)

此次老河口红色研学,是文学院“文心筑梦”实践队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弘扬革命文化的寻根之旅与精神洗礼。实践队全体成员决心将这份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将抗战精神特别是文化抗战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必胜信念,转化为传承革命文化、服务国家发展的坚实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高擎精神旗帜,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审读人:桂文亮 崔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