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周应瑛 骆文佳 赖莉雅)透明的水瞬间变粉,浓郁的墨水经搅拌变成茶叶,两杯溶液混合在黑暗中发出荧光,借助三棱镜在幕布上画一条彩虹……为拓宽乡村儿童的科学视野,播撒科学种子,7月10日至15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白霓队(以下简称“白霓队”)队员刘伊腾在白霓镇三溪村支教点开设了“白霓镇的魔法日常”系列课程。
据悉,该系列课程共覆盖三溪村100余名儿童,包含四课时的理论课与四课时的实验课,主要讲解气、水、火、光等相关科学知识,探索生活中奇妙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
气:盈于天地,潜乎细微
捏一捏、看一看、拽一拽,为了让抽象的空气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刘伊腾设计了一连串沉浸式课堂活动:用塑料袋收集空气、“分子”动画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水漏实验”、放飞气球直升机——从感知空气到理解分子,从体验气压到应用气压,科学知识就这样顺着学生的触摸、观察与欢笑声,悄悄住进了他们心里。

图 1 刘伊腾讲解课程知识
水:碧水滋生,力藏其间
看似无形的水中,藏着肉眼可见的“力”。刘伊腾借助多媒体动画与实验演示,带领学生探索液体中压力、浮力与张力的奥秘。实验课上,孩子们多次目睹曲别针沉入水底,却在老师指导下调整角度后,发现它竟能“漂浮”在水面——教室里惊叹声此起彼伏,这便是液体表面张力施展的“魔法”。刘伊腾设计的“投针比赛”,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图 2 师生观察实验结果
火:炽焰燃腾,蕴理藏能
安全用火,护佑成长。从燃烧三要素到火灾类型,从各类灭火器的分辨到使用方法,学生们在多媒体动画、“人机互动”式演示中沉浸式掌握安全用火知识。理论学习过后,实验课上,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动手制作简易灭火器,成功扑灭微型火焰,切实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让科学原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图 3 刘伊腾演示科学原理
光:万象映彩,光影释秘
引入一束阳光,刘伊腾配合多种光学仪器,向学生们生动展示了丰富的光学现象:从光的折射、散射,到色散形成的彩虹,再到暗室中绽放的绚烂荧光。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这一系列奇妙景象,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一系列光学现象,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看似各异的光现象背后,藏着统一而和谐的科学本质。

图 4 刘伊腾讲解光的折射
刘伊腾表示,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气、水、火、光等日常现象之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可视、可感的趣味实验,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好奇与探索的种子。”中小学时期是孩子的视野开拓期、兴趣奠基期、梦想建构期。本次系列课程借助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在互动学习中激发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