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依 民俗风情:心火支教团远安队开展民俗特色课程

时间:2025-07-18 19:11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孙淏喆 编辑:江明慧 点击: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与认知,7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远安队(以下简称“远安队”)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爱心托管班”开展了暑期志愿活动,远安队队员高东航、赵天祺和许晓均分别给学生们带来地理课《宜昌市的地理位置》和远安民俗课《走进鸣凤山,山水相依的道教圣地》《嫘祖信仰与蚕桑文化》。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孙淏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与认知,7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远安队(以下简称“远安队”)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爱心托管班”开展了暑期志愿活动,远安队队员高东航、赵天祺和许晓均分别给学生们带来地理课《宜昌市的地理位置》和远安民俗课《走进鸣凤山,山水相依的道教圣地》《嫘祖信仰与蚕桑文化》。

高东航的地理课《宜昌市的地理位置》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没有直接简单地罗列地理知识,而是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地图和精美的图片,将宜昌市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高东航巧妙地将地理知识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见解。

图一 学生上台发言

赵天祺的远安民俗课《走进鸣凤山,山水相依的道教圣地》致力于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鸣凤山的美景:“那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她讲述了鸣凤山的历史传说,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孩子们从文字中感受着历史传递的神秘的力量。

图二 孩子们展示作品

许晓均的远安民俗课《嫘祖信仰与蚕桑文化》别出心裁,以远安嫘祖庙会实录视频为引入,用热闹的场景吸引孩子的目光。许晓均详细讲解了嫘祖信俗起源与发展,讲述其教民养蚕缫丝开启华夏文明。接着,她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身体结构。最后的“蚕乡小工匠”环节,各小组用绿色卡纸、粘土和棉花制作“蚕乡”——剪桑叶、捏蚕宝宝、用棉花模拟蚕丝,作品创意十足,孩子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蚕桑文化魅力。

图三 孩子们展示蚕宝宝

在这样的民俗课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远安队队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心火燃希望,育才远安乡。远安队的队员们用知识与文化为孩子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而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热情与好奇回馈着志愿者们的付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会带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走出远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将这份乡土情传承下去,让家乡的文化之花在更多地方绽放。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