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红瑶” 通城实践队走进特校:用画笔温暖童心世界

时间:2025-07-19 19:22 来源: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作者:余硕果 李佳璐 刘韬卉 编辑:李旭垠 点击:

一墙一风景,一笔一真情。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积极响应团省委“青年生态增绿计划”,7月13日-14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筑梦红瑶”通城实践队走进通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青春手绘·美丽乡村”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精心绘制充满生机的“生态成长空间”,以艺术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余硕果 李佳璐 刘韬卉)一墙一风景,一笔一真情。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积极响应团省委“青年生态增绿计划”,7月13日-14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筑梦红瑶”通城实践队走进通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青春手绘·美丽乡村”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精心绘制充满生机的“生态成长空间”,以艺术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图1 合照

“特殊儿童更需要被温柔的色彩包裹,他们的世界该如鸟儿般自由灵动。”通城县特殊教育学校以“鸟”为文化核心,寓意着对孩子们“振翅向光”的美好期冀。实践队紧扣这一主题,精心构思夏日池塘墙绘方案。方案中,每一个元素的选取都经过深思熟虑,既要展现出自然生态的蓬勃生机,让孩子们通过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活力,又要与学校 “鸟” 的文化核心紧密相连,同时融入童真童趣的元素,让特殊儿童能在熟悉又亲切的视觉环境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美的熏陶,力求实现自然生态之美、校园文化与童真童趣的完美融合。

图2 墙绘图案雏形

从前期与校方“共商方案”,到现场“同绘画卷”,队员们始终践行“一起想、一起谈、一起画”的理念。数字媒体专业同学勾勒图形轮廓,教育技术学专业同学调配色彩明度,充分考虑特殊儿童的认知接受度,打造温暖、生动的视觉空间。从鸟语花香到青蛙蜻蜓,从碧绿荷叶到粉白花瓣,每一笔都凝聚着他们的专业功底与真情投入。

图3 队员们一起画墙绘

驻足完工的墙面前,一幅夏日池塘图景跃然眼前:碧绿荷叶层层叠叠,或卷或舒,粉白荷花点缀其间,鸟儿、青蛙、蜻蜓于荷叶间穿梭。整幅画以“鸟”为线索串联,既呼应学校文化核心,又将通城水乡的灵秀融入其中,每处设计都紧紧贴合特殊儿童观察需求,每一笔色彩都流淌着生机与温情。

图4 墙绘图片

画笔描绘的不仅是图案,更是对生态美、人文美的传递,是对“三农”工作中“育人”“美乡”内涵的深刻践行。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青春之力,将艺术服务延伸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美育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