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余硕果 黄晨曦 郑卓雅 谢锦文 刘韬卉 马晓棠 吴岩)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月12日,华中师范大学“筑梦红瑶”通城实践队走进通城县隽水小学,开展“美育+思政”融合课程教学。实践队通过红色故事讲述、中华传统技艺体验与瑶族文化手工课等多样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让传统文化扎根童心沃土。

(图1 学生认真听课)
“图”说英雄:红色记忆中的罗荣桓元帅
实践队队员黄晨曦为学生们带去《红色文化课——鄂南秋收暴动之罗荣桓元帅》课程,以系列历史图片切入,结合纪录片《百年行 百人志》片段,系统梳理罗荣桓元帅的生平事迹。通过拼图接龙、连环画讲述等互动小组活动,引导学生重温 1927 年罗荣桓元帅发动鄂南秋收暴动的革命历程;同时介绍本地白水岩革命烈士纪念碑,鼓励孩子们发掘身边的红色印记。整堂课紧扣 “一张图、一个人、一场暴动” 主线,以视频《英雄真正的离去,是被所有人遗忘》收尾,引导学生铭记历史,激扬爱国主义情怀。

(图2 队员黄晨曦为孩子们上红色文化课)
养生气功进课堂:体验中华传统健身智慧
实践队队员刘韬卉与郑卓雅共同为学生开展室内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养生气功十五字功。这套由华中师范大学郑勤教授原创的功法,涵盖起、蹲、托等十五个基础动作。课堂上,刘韬卉细致讲解动作要领,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孩子们踊跃模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健体魄,同时深化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图3 队员刘韬卉为孩子们做示范动作)
黏土捏制瑶族服饰:手工课堂蕴美育
在瑶文化主题手工课堂上,队员谢锦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瑶族的历史、服饰与民俗文化,唤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随后,队员李佳璐带领学生动手制作黏土瑶族小人,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立体的文化创作体验。孩子们在黏土成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图4 瑶族小人黏土制作合影)
本次“美育+思政”系列课程将艺术之美与思想之光深度融合,帮助孩子们在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中感受信仰,厚植爱国情怀。实践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推动美育融入基层教育实践,传递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温度。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