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可欣 严潇 孙茉莉 白悦)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7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智远同心武汉分队(后简称武汉队)在武汉市金鹤园社区青少年活动空间,开展《变废为宝》手工课和《超级大脑创意工坊》科普课。
在《变废为宝》手工课中,实践队员严潇以互动问答切入,用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为学生们讲解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日常参与环保活动的重要性。

图片1:严潇讲解环保实例
在教学实践环节,她引导学生对废旧纸杯进行创意改造,通过剪裁、绘画等手工技法,将纸杯变身为装饰品或实用收纳工具。在随后的成果展示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分享创作思路,现场展示了用纸杯制作的章鱼玩偶、桌面垃圾桶等创意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资源再利用的价值和创意实践的乐趣。

图片2:学生制作“章鱼”玩偶
在《超级大脑创意工坊》课程中,实践队员孙茉莉以生动案例开启人工智能讲解。她首先用智能音箱语音交互、手机人脸识别解锁等生活场景切入,引导同学们列举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从电影智能推荐到导航软件路径规划,让抽象的 “人工智能” 概念变得可知可感。

图片3:孙茉莉讲解人工智能实例
随后,孙茉莉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意应用,借助 “豆包” 演示了用关键词生成故事框架的操作。同学们输入“小红帽”“海底世界”等内容尝试,不仅对技术与创意的结合有了直观感受,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人工智能赋能创作的理解。
在 “动态画境之旅” 环节,实践队员白悦采用了"理论讲解-示范演示-自主创作"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她以“人工智能赋能创作”为核心,向同学们讲解了静态画作的动态转化方法及其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实际应用,并组织大家动手创作画作。随后,白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们的静态作品变为动态视频,使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美术创作领域的应用价值。

图片4:白悦讲解画作的动态转化方法
此次《变废为宝》手工课和《超级大脑创意工坊》科普课均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性任务驱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的理解。智远同心武汉分队将持续优化课程,为社区儿童打造更具教育意义的成长课堂。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