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郑舒丹 闻聪 杨馥榕 廖家俊)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行知”优师计划暑期实践队(以下简称“行知”优师实践队)走进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宋胡同小学,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践课堂,生动诠释基层教育从“照本宣科”到“知行合一”的使命进阶。
“行知”优师实践队的课程设计以实践性为核心,让乡村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温度。古代建筑课上,队员们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留意自家的老宅院,依据课上所讲的榫卯结构,让“斗拱”“飞檐”等术语与身边的建筑细节相对应;动植物科普课则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队员们将许多课本上难以接触到的动植物带到孩子们眼前,使“光合作用”“环节动物”等抽象概念瞬间变得可感可触。
文化与实践的融合更显教育深意。“从《水浒传》中看河南” 课程上,队员们结合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讲解梁山好汉在商丘一带的传说,让名著中的河南印记与孩子们的家乡记忆产生共鸣;手绘京剧脸谱课上,孩子们拿起画笔,在队员的指导下勾勒出红脸的忠义、白脸的奸诈,在涂色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符号的丰富内涵。
体育与艺术课程同样贯穿着实践育人理念。中国武术课上,队员们拆解“五步拳”招式,让孩子们在扎马步、出拳的过程中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制乐器课上,孩子们用吸管拼装笛子,在吹奏敲打中理解“振动发声”的乐理知识,课本上的音阶、节奏变成了亲手创造的美妙旋律。

图1 队员与学生一同自制乐器
除素质课程外,实践队队员进一步为孩子们开展多项实践活动,推动思政课从课本走向乡土深处。在心理游园会中,队员们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规律,以小游戏和互动体验为载体,引导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与自我对话的能力;趣味运动会上,队员们精心设计的系列竞技项目,让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实现身心协同发展。

图2 队伍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
为摸清农村教育的现状,实践队还主动开展了社会调研。队员们分成多个小组,在当地教师的帮助下挨家挨户进行家访。在访谈过程中,他们发现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家庭教育环节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调研不仅算清了“课本到乡村”的实际距离,更让基层教育中模糊不清的真实需求变得具体可感。

图3 队员进行乡村家访
此次面向宋胡同小学的“行走的思政课”,是基层教育实践的鲜活注脚。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也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教育理念写进乡土。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阵地,更通过“教育扶志”的方式,为基层教育注入了实实在在的青春力量。这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担当,也让“行走的思政课”在知行合一与使命落地中愈发清晰。
审读人:梁方勇 戴睿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