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优师计划暑期实践队赴河南开展支教活动

时间:2025-07-20 19:56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吴鑫晔 黄有丽 侯雅琳 廖家俊 编辑:张凯楠 点击: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教师使命,响应国家“优师计划”关于培养扎根基层教育人才的号召,7月5日—20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行知”优师计划暑期实践队赴河南商丘宋胡同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吴鑫晔 黄有丽 侯雅琳 廖家俊)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教师使命,响应国家“优师计划”关于培养扎根基层教育人才的号召,7月5日—20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行知”优师计划暑期实践队赴河南商丘宋胡同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本次支教为100余名乡村儿童打造“自然探索-文化传承-情绪认知”三大特色课程模块,构建起融科学探究、文化传承、社会情感学习于一体的多元培养体系,为乡村学生提供浸润心灵的学习体验,助力其全面发展。实践队将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转化为可触摸的成长体验,在豫东乡村书写着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图1 侯雅琳讲述非洲象知识

自然科普课程超越单纯知识传授,聚焦科学观察方法、分类思维能力及初步生态伦理观念的培育。侯雅琳以亚洲象与非洲象的辨识为切入点,通过形态特征解析引导学生建立科学观察的思维范式;黄有丽则聚焦植物多样性,选取彩虹桉树、绿绒蒿等代表性物种开展专题讲解,结合“植物特征猜谜”“花卉形态绘画”等互动教学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奇妙,夯实自然探究素养。

图2 韦秀英讲解脸谱知识

传统文化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艺术魅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与文化认同感。韦秀英的脸谱课以色彩象征体系为核心,系统讲解“红表忠勇、黑示刚直、白显奸诈”等传统文化寓意,同步演示脸谱绘制技法。教学不止于表层释义,更深入引导学生探究色彩象征与社会价值观、人物性格塑造的深层关联。实践环节中,学生在空白脸谱上自由创作,作品既延续传统配色规范,又融入个性化表达,最终集结成微型艺术主题展,有效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意愿。


图3 学生进行脸谱绘画

心理教育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情绪认知框架,提升情绪调适能力。吴鑫晔以“情绪如天气,无绝对好坏”为核心隐喻,结合《头脑特工队》片段解析“乐、怒、忧、怕、厌”五种基础情绪特质,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通过“情绪色彩绘画”活动深化认知,并传授深呼吸调节法等实用技巧,助力学生建立对负面情绪的正确认知,掌握初步自我调适方法。

图4 吴鑫晔讲述情绪课程

本次“行知”优师实践队构建的特色课程体系,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与“五育并举”方针在乡村教育场景中的生动实践。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充满创意的作品,以及被点亮的眼睛,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教育改变未来的温暖故事。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对话,不仅为乡村孩子打开了看世界的窗户,更播撒下素质教育的希望种子。

审读人:梁方勇 戴睿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