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子赴闽乡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灵灯火

时间:2025-07-11 19:04 来源:心理学院 作者:邓欣慰 编辑:王淑钰 点击:

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深入福建省三明市罗坊乡梯田间,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用专业心理服务为留守儿童播撒心灵阳光,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淑钰)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深入福建省三明市罗坊乡梯田间,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用专业心理服务为留守儿童播撒心灵阳光,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深扎乡土:四维体系破解心理健康困局

面对罗坊乡生源流失严重、隔代养育普遍、心理支持薄弱的现实困境,"春雨服务队”构建起“测评-课程-团辅-素拓”四维干预体系。队员们翻山越岭开展调研,建立当地首个“青少年心理档案库”,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在“做情绪的小主人”课堂上,安心宇带领孩子们化身“气象员”,用梯田四季比喻情绪流转当郭芳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表达障碍,她立即调整OH卡牌活动方案:让孩子们用绘画替代语言,他们的心扉自然敞开。

1 安心雨讲授心理健康课

红土育心:乡土智慧浇灌成长沃土

实践活动巧妙融合地方特色与心理教育。插秧劳作成为最生动的生命课堂,村支书卷起裤腿示范25公分的秧苗深度。“双脚陷入泥土那刻,我才真正读懂‘扎根’的含义”王淑钰在日志中写道,“那些没有架子的‘农民伯伯’,实则是躬身田亩的党员干部。”宁凯琳将插秧体验转化为“珍爱生命”课程素材,孩子们在“安全卫士”游戏中理解防护真谛。

团队创新设计“心灵梯田”绘画、“红色精神大接力”等特色活动,让家国情怀在游戏中自然浸润。李汶静在观察中深有感触:“素拓不只是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在混龄互助中,把乡土精神转化为心理资本。”


2 宁凯琳与孩子们一起插秧

青春答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为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示范团队,这群心理学子用专业践行使命。七天的深耕换来丰硕成果:百余人次参与心理课程,完成百余份心理测评,建立20份深度个案档案。团队更总结出“游戏化教学”“混龄协作”等可复制的乡村心育模式,为破解“暑期教育空白期”提供新思路。


3 大合照

从书本理论到田间实践,从都市校园到深山梯田,华师学子用脚步丈量初心。当春雨浸润红土地,这份用专业与热忱浇灌的青春答卷证明:将“小我”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我”,正是新时代青年最绚烂的成长之路。“护苗学堂”里每一株被唤醒的心灵秧苗,都在25公分的生命深度里,孕育着乡土中国的未来希望。


审读人:丁玉斌 刘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