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启童年 “科”助成长:心理科普走进固镇社区

时间:2025-07-10 21:33 来源:心理学院 作者:胡静 谢于阳 编辑:邱亚航 点击:

为响应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普及的时代需求,积极将心理育人理念融入基层儿童成长全过程,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晴服务队于7月初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联合团固镇县委在东风社区和孟庄社区举办了“心手相牵,晴空万里”暑期公益托管班。7月6日至9日期间,服务队围绕心理科普、科技体验、观影引导等多个维度,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富有意义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胡静 谢于阳)为响应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普及的时代需求,积极将心理育人理念融入基层儿童成长全过程,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晴服务队于7月初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联合团固镇县委在东风社区和孟庄社区举办了“心手相牵,晴空万里”暑期公益托管班。7月6日至9日期间,服务队围绕心理科普、科技体验、观影引导等多个维度,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富有意义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7月6日和9日下午,服务队队员李少杰分别为两地托管班学生开展了《心理学与生活》心理科普课。课堂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明确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科学,而非读心术或算命。同时,李少杰还普及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求助方法,他认为心理困扰不是软弱的表现,就像感冒需要看医生,心里不舒服也要及时寻求帮助,鼓励学生遇到持续负面情绪时及时寻求帮助,并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1 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什么是心理健康”

7月6日和8日下午,服务队在两地托管班开展了人工智能体验活动。徐岑琦带来了搭载GPT4o模型的人形教育机器人NAO,通过语音互动和动作演示吸引孩子们参与。机器人进行了太极拳表演、成语接龙、模仿动物等互动环节,活跃了现场气氛。此外,徐岑琦引导孩子们参与“猜人物”游戏,机器人描述线索,学生判断是否符合,促进了语言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此次科技体验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一名五年级学生表示,希望将来能发明机器人。

2 老师邀请学生与机器人NAO互动

7月8日下午,服务队在东风社区放映了心理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影后,老师带领孩子们讨论,分享了对不同情绪的理解。有的孩子表示重新认识了悲伤情绪的重要性,也有人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接纳情绪,提升了情绪表达能力。

3 老师和学生讨论电影《头脑特工队》

此次“心手相牵,晴空万里”暑期公益托管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对心理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反映出心理课程学习既有趣又富有意义,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心晴服务队通过心理科普、机器人互动和心理观影三大模块,启智润心,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助力乡村儿童成长。

审读人:丁玉斌 刘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