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任梦雅 吴玥彤)为落实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1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萤火服务队队员李欣余为孝昌县关王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具匠心的古筝课。此次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图1 李欣余领唱
课堂伊始,在李欣余的带领下,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迅速将他们带入音乐情境,调动起高昂的热情,为接下来的古筝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与认知基础。随后,李欣余指导学生系统地回顾了简谱音符的基础知识和古筝21弦的分布,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图2 李欣余进行示范
为进一步学习乐曲结构、辅助后续的指法练习,李欣余指导学生们进行了简谱视唱。在接下来的新授课环节,李欣余聚焦古筝演奏的基础要领,进行了系统讲解与示范。她首先清晰阐释了古筝高、中、低音区的辨识方法,并通过指弦对照、逐弦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接着,李欣余重点教授了规范的演奏坐姿——强调身体中正、肩臂放松,以及标准的手型架构——包括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弦的角度与力度控制。对于专业义甲(指甲)的佩戴要点,李欣余也耐心地示范,逐个纠正同学们的绑缚位置,确保大家掌握正确的方法,为后续的弹奏打下坚实基础。教室里,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认真模仿老师的手势,学习氛围专注而热烈。
随后,对于古筝学习中较为关键和难度较高的4(fa)和7(si)两个音的弹奏,李欣余进行了细致讲解,深入剖析这两个音的发力要点和演奏技巧。在学生们专注练习的过程中,她巡回指导,即时反馈,对每位学生的指法进行细致纠正,确保难点得以有效攻克,疑问当场解答。
课程接近尾声时,李欣余再次带领同学们齐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的简谱。孩子们一边放声歌唱一边回忆着课堂上所学的古筝知识,将音乐感受与器乐学习完美融合。

图3 学生认真听讲
筝音传雅韵,支教育新苗。此次古筝课不仅帮助关王小学的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深刻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历史文化学院萤火服务队队员们的责任与担当。在后续的课程中,萤火服务队将继续以更多元、更富感染力的文化艺术课程,播撒美育种子,启迪艺术心灵,为孩子们的成长添砖加瓦,贡献萤火之光。
审读人:梁方勇 戴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