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周心怡 王秀敏)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8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实践队赴湖北省黄石市汪仁镇王贵村,围绕“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闲置资产盘活路径”主题开展实地调研。
作为汪仁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王贵村拥有耕地及水田2000余亩,常住人口2200人,共有57名党员。王贵村位于黄阳一级公路旁,毗邻大冶湖,资源、交通优势明显,拥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良好基础条件。近年来,王贵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功盘活闲置土地340亩,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村民们开辟了增收的新渠道。2024年成功吸引游客5万人次,农产品收入突破20万元,累计发放土地租金27万元、农民工工资58万元,创造就业岗位60余个。

图1 坐落在黄阳一级公路旁的王贵村
在村委委员曹梦玲的详细讲解中,实践队成员深入理解了王贵村的资源盘活模式。王贵村直面“土地闲置、产出低下”的发展痛点,创新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于2021年盘活340亩荒地成立茁禾农业种植合作社。面对初期300万元负债困境,村两委垫资12万元带领党员义务开垦,建成集共享菜园、富硒果蔬大棚、垂钓基地于一体的王贵农耕园。通过科学种植美都西瓜、富硒草莓等高附加值作物,实现闲置土地有效盘活。

图2 实践队与王贵村村干部交流闲置资产盘活情况
2024年,王贵村积极创新思路,主动探寻农业发展新路径,走出去深入学习种植经验,引入亩产值达4万元的羊肚菌立体农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升级。王贵村村委会副主任周向阳表示,这批羊肚菌采收后,菌渣将被加工成有机肥,以改善土壤,构建“种植—加工—再利用”循环产业链。明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2个大棚,并逐步建设烘干生产线,对羊肚菌进行深加工销售,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图3 实践队参观农业种植合作社
近年来,汪仁镇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不断推进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王贵村创新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实现了土地增值和集体增收。王贵村的实践生动证明,普通乡村也可以通过集聚资源、拓宽产业链实现“低效资源”向“高值资产”的转化,为同类乡村提供“小而精、链式增值”的盘活路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团队以湖北、湖南、安徽、广西、浙江、甘肃多地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持续关注农村闲置资产盘活的典型案例,力争为政策优化和模式创新提供学术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审读人:李欣 邵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