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黄钰凡 童彤 王秀敏)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8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赴浙江省杭州市双浦镇三阳村,围绕“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闲置资产盘活路径”主题开展实地调研。

图1 三阳村地图及简介
作为“全国文明村”“五星级党组织”,三阳村近年来锚定“强村富民”目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三大精准举措盘活闲置资源,让“沉睡资产”蜕变为“增收活水”,实现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21万元,较2014年村集体收入84.5万元相比,增长161.5%,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在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三阳村党支部书记钱洪其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前往原纺织厂D级危房旧厂房考察改造情况。这一项目是三阳村盘活工业类闲置资产的核心抓手,村两委严格遵循“四议二公开”程序推进,确保每一步都经得起村民监督。钱洪其表示,过去原厂房破旧荒废,如今改造后能够有效为村集体创收,村民都纷纷支持。

图2 实践队与钱洪其交流三阳村闲置资产盘活情况
作为“一事一议”重点项目,原纺织厂改造总投资1114万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已顺利结顶验收,完成危房拆除与基础结构重建;二期正加速推进内部装修与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落成后,将新增4400平方米实用建筑面积,后续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拍租,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利80万元,让“破旧厂房”彻底变身“集体经济增长极”。

图3 实践队参观旧厂房改造项目建设现场
与此同时,三阳村还联合周边村社推进C2-B19地块联合开发,预支1.0415亩留用地指标,加快10%留用地项目前期筹备。通过“跨村联动+指标盘活”,将分散的闲置土地资源整合为规模化开发资产,未来有望打造集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空间,从根本上解决“游客少”的问题,让沿街商铺及民俗经营者吃下“定心丸”。

图4 钱洪其为实践队员介绍联合开发工程方案
如今的三阳村,旧厂房变身“金窝窝”,闲置地变成“新空间”,村道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钱洪其表示,下一步,三阳村会继续深化‘党建+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原纺织厂改造二期等项目,同时探索更多闲置资源盘活路径。未来,三阳村还将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更多文旅融合业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村民,努力把三阳村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实践队在三阳村的实践考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全面的案例支持与探索路径。实践队将继续以湖北、湖南、安徽、广西、浙江、甘肃多地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持续关注农村闲置资产盘活的典型案例,力争为政策优化和模式创新提供学术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审读人:邵莉莉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