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恽代英研习团探源长征出发地

时间:2025-09-04 23:21 来源: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 作者:张乐翔 钱张雯 编辑:邱亚航 点击:

8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奔赴江西赣州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从纪念碑下的庄严定格,到草鞋墙前的深沉凝望,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热忱交织,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再燃火炬。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张乐翔 钱张雯)8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奔赴江西赣州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从纪念碑下的庄严定格,到草鞋墙前的深沉凝望,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热忱交织,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再燃火炬。

图1 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致敬先辈

碑前铸魂:以青春之名向历史致敬

8月29日上午,晨光初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峨矗立。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成员整齐列队,年轻的面庞与纪念碑的硬朗线条交融,是青春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图2 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集体合影

踏入纪念园,讲解员带领同学们穿梭历史长廊,从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铺陈”“战略转移筹备”到“于都集结蓄势”“夜渡于都河壮举”,再到“浴血长征开篇”“精神永续传承”,每一段讲解、每一个故事,都将尘封的历史拉至眼前:战士们星夜集结的紧迫、百姓含泪送粮的滚烫、长征第一步的沉重与坚定,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鲜活起来,让同学们触摸到革命先辈“为信仰远征”的赤子之心。

图3 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纪念馆合影

从全息影像再现的“夜渡于都河”场景,到图文铺展的枪炮轰鸣、硝烟弥漫的于都战斗,再到陈列的战士遗物名册,磨损的军号、泛黄的笔记本,每一件都在诉说长征路上的热血与牺牲。其中一面由无数草鞋堆砌的“墙”,成为最震撼的注脚。每只草鞋都裹挟着泥土与温度,是百姓连夜赶制的牵挂,是战士千里征途的后勤支持,更是人民群众与红军“同心赴难”的见证。同学们驻足凝望,从草鞋的经纬里,读懂“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力量源泉——这面墙,是历史的“实物教材”,让“人民至上”的真理,在触摸中直抵人心。

行程中,一群稚嫩的身影格外动人——由小学生组成的“小红星”志愿者,用清脆童声讲述着一件件英雄遗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孩子们认真讲述的模样,让“传承”不再是抽象概念:从白发老者到青春学子,再到红领巾少年,长征精神正以这样的方式穿透代际,在代代接力中熠熠生辉,印证着“红色基因永续流传”的生命力。

调研探路:以青春智慧激活红色传播

讲解结束后,研习团分组行动,深入游客、本地居民等群体,开展红色文化传播调研。从“如何用新媒体讲好长征故事”,到“怎样让红色研学更具感染力”,同学们认真采集建议,试图在“传承”与“创新”间找到青春答案。

图4 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成员进行调研

这场调研,是青年与时代的对话,既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回溯,更怀揣让红色文化“破圈生长”的期许,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中,找到更生动的表达出口。

从纪念碑下的誓言,到草鞋墙前的沉思,再到调研路上的探索,华中师大恽代英研习团的于都之行,是一场“沉浸式传承”的实践。从瑞金到于都,研习团成员循着长征足迹,在历史地标中触摸信仰温度。至此,本次研学实践结束,但青春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从未止步。未来,研习团将继续以青春之笔,书写红色精神传播的崭新篇章,让长征薪火在代代接力中,照亮更多逐梦征途。

审读人:雷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