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曼洲 许坤优)8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分队和国旗护卫队分队走进“共和国摇篮”,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瑞金革命烈士纪念园以及罗汉岩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贯通课堂与山河的沉浸式红色研学,清晨的敬仰、正午的攀登、傍晚的回望,让“坚定信念、求真务实”的苏区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愈发清晰而滚烫。

图1 恽代英研习团合影
鼎立红都,静听星火燎原的回响
上午,队员们走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园。推开厚重的大门,序厅巨幅浮雕《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呈现在眼前——铁锤镰刀、稻穗步枪,沉默却铿锵,同学们沿着时间轴线缓步前行,从“八一”起义枪声,到“一苏大”的庄严宣告;从《土地法》的墨迹,到“借谷证”“公债券”的细痕,一件件文物把90年前的治国理政细节拉到眼前。讲解员将1931年11月“一苏大”召开等历史场景徐徐展开,同学们屏息聆听,在“土地法”“劳动法”展台前驻足,触摸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

图2 队员们听取讲解
随后,队员们徒步前往瑞金革命烈士纪念园,陵园内松柏低垂,空气仿佛也因肃穆而凝固,1万多位烈士的姓名在英名墙上依次排开,像一片静默的星群绕行一圈。在陵园内,全体师生深鞠三躬——一敬为国捐躯的15734名烈士,二敬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峥嵘岁月,三敬今日山河无恙的来之不易。

图3 队员们参观园区
为进一步深化研学成果,团队将调研访谈贯穿全程,在纪念园区分组开展,在景区沿线随机取样,面向工作人员、游客及本地居民开展问卷与微访谈,系统采集公众对红色文化传承、青年认知与传播方式的反馈,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报告提供数据支撑。

图4 队员们听讲解
壁立千仞,体悟坚忍不拔的脊梁
下午,队员们前往罗汉岩,这里丹霞壁立、飞瀑流泉,曾是红军长征前夕隐蔽游击的天然屏障。队员们拾级而上、汗湿衣襟,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切身感受1934年秋红军战士肩挑背扛、筹粮备战的艰辛。他们深知脚下这片土地,曾是红军游击队的隐蔽营地,也是长征精神孕育的摇篮,连绵山峦与一张张被汗水与信仰照亮的青春面庞交相辉映,一股“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的磅礴力量在同学们心中油然而生。
从共和国诞生的起点出发,历史不再抽象,信念不再遥远,瑞金之行留给恽代英研习团的不只是红色记忆,更是一场接力,传承红色基因,把苏区精神带回桂子山。在未来,恽代英研习团将继续砥砺前行,把“真心实意为人民”写进青春下一页。
审读人:雷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