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辉煌 柴梓梅 田杰聪)为让学生感知乡土之美,培养乡土文化传承与家乡主人翁意识,7月15日至24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白霓队(以下简称“白霓队”)队员柴梓梅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洪泉村开设“家园传承计划”系列课程。
该课程包含三个课时的鉴赏课与三个课时的活动课,围绕从历史、现实到未来的时间维度展开,先让学生在青铜文物挖掘中感知乡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再引导学生以石头画形式记录家园日常生活之美,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身份,设计制作未来家园景观。
铜鼓声沉沉,青铜烁千年
“电影里的结界兽,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柴梓梅以动画电影引入课程,激发了学生对青铜艺术的向往。随后柴梓梅讲解了鼎、尊、爵、鼓、钟等不同类型青铜器的用途和特点,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了崇阳铜鼓与白霓镇的历史渊源。

图 1 教师讲解
从遥远的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发精湛,学生们以此为题纷纷尝试造句,描述青铜艺术的演变历程。在柴梓梅的组织下,学生们拿起小锤子、小毛刷,敲打文物“化石”,通过合作挖出一件件青铜文物,并对其进行分类,感受考古的乐趣。

图 2 学生绘制青铜面具
青铜器上的纹样变换多样,精美流畅。柴梓梅介绍了云雷纹、饕餮纹等常见纹样,并指导学生进行描摹。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绘制自己喜爱的青铜面具,从而深刻领悟乡土文化与青铜艺术之美。
简单石头画,载满家园景
学生们的目光被柴梓梅的“神奇盒子”所吸引,里面是柴梓梅带来的神秘奖品——白霓乡间的鹅卵石。“大家是否观察过身边的日常事物呢?”柴梓梅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石头上作画,记录自己的家园日常生活、设计家园风景、创作卡通形象等。在这些石头上,学生们画出白霓桥的日落、乡野小路、乡间小屋……家园日常生活的简单点滴在童真的笔触下得到呈现,在普通的鹅卵石上焕发光芒。

图 3 学生在石头上作画
指尖筑家园,以梦创未来
柴梓梅展示洪泉村房屋的图片,通过艺术加工,她画出了五彩缤纷、风格梦幻的房子,引得学生阵阵惊叹。随后她带领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建筑花纹,并教授花纹绘制的艺术变形方法。在简单的模仿中,学生们尝试在纸上画出流动的线条。
从平面到立体,学生们的艺术创意逐渐显现,设计愈发成熟。他们在房屋的不同平面纸板上进行绘制,以创意花纹装饰墙面,最后将纸板折叠立起,组成完整的房屋模型。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幅未来家园的微型景观作品《洪泉——我的家》最终完成。清澈的池塘,古朴的石井,葱郁的树丛,奇幻的房屋,这些模型都粘在锡纸底板上,构成美丽的乡村图景。

图 4 微型景观
该系列课程开展循序渐进,带领学生进行乡土文化与家园风景的艺术鉴赏与时空重构,开启观察家园、认识家园、设计家园的认知之旅,激励学生在未来积极建设家园。未来,白霓队将持续关注乡土文化,在课程设计中更加注重乡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乡土文化课程中的参与度、体验感和创造力。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