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解勤勤 蔡依汛 叶涵)为践行“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升其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7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恩施队(以下简称“恩施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洞塘坝村开展“种子的神奇旅行”科普课程。本次课程由恩施队队员解勤勤讲授。
课程伊始,解勤勤通过提问种子是如何到达悬崖边的,带领学生们走进奇妙的种子世界,直观感受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随后,她系统讲解风力、水力、动物、弹射等多种传播方式,并辅以具体的图文案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图1:恩施队队员解勤勤讲解种子传播方式)
为加深理解并活跃课堂气氛,课程设置两个核心互动环节。首先是“知识竞答”环节,作为同桌的两名学生进行抢答,快速辨识不同种子的传播途径,现场气氛热烈,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随后,解勤勤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制作龙脑香科种子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她引导学生探索其如何像螺旋桨一样旋转飘落,实现高效的风力传播。学生们巧手翻飞,兴趣盎然,通过亲手制作深刻理解这一自然界的精妙设计。

(图2:学生制作龙脑香树种子模型)
模型制作环节结束后,学生们展示种子作品,并踊跃分享对其传播方式的新认识。有学生兴奋地表示:“自己动手做出来,才真正明白种子是怎么‘飞’起来的,太有趣了!”课堂上,同学们感受着发现奥秘的喜悦和动手实践的成就感。
(图3:学生们展示自制的种子模型)
本次“种子的神奇旅行”课程通过系统讲解、视频总结、知识竞答,特别是师生共同制作模型的实践环节,成功地将自然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亲身体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此课程不仅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锻炼观察力、思维反应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更在合作探索中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环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未来,恩施队将继续秉持“素养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更多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发现、自信表达,坚持用爱与智慧启迪乡村孩子的心灵,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推动乡村科学素养教育深入发展。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