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安琪)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7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远安队(以下简称“远安队”)于鸣凤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和东庄坪社区分别开展推普特色课程,通过趣味教学、互动实践等形式,为各点位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切实推广普通话的语言特色课,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彩虹班,队员刘伊玲以经典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在不同地域的不同方言发音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针对方言中常见的发音难点,如“n”与“l”、“f”与“h”的混淆,刘伊玲设计了专项训练。例如,“牛奶”与“蓝鸟”、“发”与“哈”等词语的对比练习,在实际练习中帮助学生清晰区分发音。

图1 刘伊玲带领学生进行绕口令练习
在东庄坪社区,队员韩童设计分组挑战环节,邀请学生们依次朗读绕口令,如“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要求发音准确流畅且不出现错误,最终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这种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现场气氛热烈,在实践中帮助学生练习普通话发音。

图2 韩童与学生互动
在就业培训中心,队员徐海麟带领学生们一齐朗读《丑石》等普通话短文朗读篇目,并通过口部操训练,帮助学生们进行唇部、舌部和气息练习,包括“噘咧嘴”“绕唇”“双唇打响”等动作。此外,结合“慢吸慢吐”“嘿哈”“气泡音”等动作练习,学生们逐步掌握了控制气息和放松下巴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图3 徐海麟与学生齐读《丑石》
同时,在青少年活动中心青苗班,队员高东航引导学生尝试“趣味贯口”的练习,学生们尝试朗读长句绕口令,如“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以及“八百标兵奔北坡”等。这些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普通话发音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流畅度以及对语言的掌握能力。除此以外,青苗班还设计了你比划我猜、情景剧演绎等特色环节,在互动实践中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掌握普通话。

图4 高东航进行推普课程授课
远安队本次开展的推普特色课程还结合了“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普通话对于一些特定职业选择的重要性,除了日常交际之外,一些特定职业,如新闻主持人需要字正腔圆的发音,相声演员依赖精准的语音表现力,导游讲解员必须具备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这些职业特质都建立在扎实的普通话基础上。
普通话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发展的钥匙。本次推普特色课程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更帮助学生们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未来,远安队将持续以专业与热情浇灌推普之花,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种子在远安生根发芽,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贡献青春力量。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