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武汉队支教进程过半 蔡甸青少年暑期绽放别样光彩

时间:2025-07-22 21:30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刘思妍 胡琬笛 编辑:张玉鑫 点击:

蝉鸣盛夏,热浪翻涌。7月7日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武汉队19名队员心怀教育热情,深入武汉市蔡甸区奓山新社区、龙王庙社区、正街社区等六个社区,进行支教工作。7月16日,支教进程已经过半,在这一周半的支教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秉持华师“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以专业所长开展特色课程,让蔡甸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绽放出别样光彩。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刘思妍 胡琬笛蝉鸣盛夏,热浪翻涌。7月7日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武汉队19名队员心怀教育热情,深入武汉市蔡甸区奓山新社区、龙王庙社区、正街社区等六个社区,进行支教工作。7月16日,支教进程已经过半,在这一周半的支教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秉持华师“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以专业所长开展特色课程,让蔡甸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绽放出别样光彩。

科学启蒙:在实践中探索教学相长

7月8日,在白鹤泉社区,队员陈俞好精心设计了科学素养课程,通过“静电现象”趣味实验,用橡胶棒吸引头发的生动演示,引导青少年理解科学原理、踊跃分享生活中的静电现象;7月11日,在龙王庙社区的视觉错觉课上,队员何润森通过精心准备的视觉错觉图片,带领孩子们体验“眼见未必为实”的奇妙现象,这种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获得了良好反响。

图1:龙王庙社区“视觉错觉”课堂

艺术熏陶:用创意点燃兴趣火花

7月9日,在德和社区,队员彭湘怡的舞蹈启蒙课充满欢声笑语。从基础动作教学到音乐节奏感知,她用耐心与活力引导孩子们初步认知舞蹈艺术,深刻感受舞蹈魅力。7月14日,在正街社区,队员徐雨欣的“吸管魔笛”手工音乐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讲解声音产生原理与带领青少年用吸管制作简易“魔笛”并吹奏《虫儿飞》,引导青少年们在动手与体验中学习知识,感受音乐的乐趣。7月16日,在新福社区的永生花手工课上,队员许静怡通过趣味谜语导入,分步骤指导折纸技巧,让青少年们在折纸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图2:正街社区“吸管魔笛”手工音乐课

文化传承:以智慧启迪心灵成长

7月16日,在同济社区青少年空间,“诸葛亮的三国智慧”主题课程顺利开展。课程中,队员冯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引导青少年了解其在军事策略、治国理政方面的智慧。该课程为青少年打开了了解三国人物与传统文化的窗口,激发其对历史的兴趣。

图3:同济社区“诸葛亮的三国智慧”主题课程

趣味活动:寓教于乐播种未来

7月11日,团队成员精心策划、组织的“绿色跃动·环保同行”环保运动会将环保知识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在“环保知识我知道”知识竞赛中,青少年们分组协作、踊跃作答;“垃圾分类接力赛”现场氛围热火朝天,各小组的运动健将们箭步冲向“垃圾堆”,眼疾手快地将“垃圾”卡片精准投入对应分类箱;“环保任务盲盒”和“环保密码传递”则考验着团队的默契与智慧,青少年们在团队协作中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理解。活动特别设计了“环保爱心市集”,青少年们用参与活动赢得的“环保代币”兑换心仪奖品,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图4:“绿色跃动·环保同行”环保运动会

传递知识之光,教育照亮未来。转眼间,支教进程已经过半。武汉队成员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蔡甸,用耐心与爱心打造精彩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在未来的日子里,武汉队全体队员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播种更多爱与梦想,共同见证学生们的成长与绽放。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