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辉煌 张謇 田杰聪)为激发乡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拓展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7月10日至17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白霓队(以下简称“白霓队”)队员张謇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洪泉村支教点开设“智启未来”系列课程,带领学生了解天文地理、光声力学等趣味科学知识。
据悉,该系列课程的教授对象共覆盖洪泉村40余名儿童。该系列课程共包含四节课八个课时,以“勇当未来科学家”和“开眼看世界”为先导课,并结合了白霓桥等乡土文化元素,旨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在实验中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咕噜噜”向前跑的空气动力车,自动行走的黑猫警长智能机器人,这些科技小产品都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它们都是科学家的创造,大家想成为一名有创意的科学家吗?”学生们投来专注的目光,他们对科学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张謇生动讲解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航天航空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内涵、应用和发展现状,并重现“吸管喝水”与“乒乓球入水”两个神奇的太空实验,拓展了学生们对科技和宇宙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图1教师讲解
感知宇宙的神奇后,张謇又带领学生“开眼看世界”。“这是我们洪泉村的文化大舞台,它在中国地图上的什么位置?中国又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张謇循序渐进,利用乡土地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理空间的具体认知。随后,张謇以皮球讲解了地球的球体形状,解析“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奥秘,介绍地球海陆分布的状况,讲述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最后绘制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地球。

图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两节先导课之后,科普小课堂正式开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五颜六色的光线,从何而来?张謇通过展示牛顿光的色散实验,为学生们讲解光的三原色。光线在红、绿、蓝的滤光片之间变幻着姿态,学生们用小手电筒照亮滤光片,观察白色纸板上不同色光组合形成的颜色,探究光的三原色混合原理。张謇又向学生们展示了奇妙的全息投影技术,提及了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图3学生实验探究
“白霓桥为什么能历经百年而不倒呢?”张謇由此引出重力和支撑力的概念,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讲解重力与支撑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白霓桥的图片,学生们发现厚厚的桥墩正是整座桥梁支撑力的来源。在理论的“支撑”下,学生们开始动手制作纸桥和筷子桥,思索着要如何搭建才能让小桥承载更多的重量。张謇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们发现最优的承重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建造桥梁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图4教师指导学生思考
本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乡土文化与现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张謇表示,孩子们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希望能通过该系列课程激发他们更多的求知欲,帮助孩子们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智慧和对未来的自信,推动他们树立自己的科学理想。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