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何欣雨 孙绍宸)为传承教育薪火,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中感悟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7月19日至21日,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头雁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胡一心、林诗芸的带领下,踏上了一场名为“教育”的青春长征。实践队在华师校史馆触摸教育历史,寻找学校抗战南迁中的教育微光;在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采访优秀校友,追随教师典型的初心力量;在桂林市二附实验学校的头雁讲堂上,绽放耀眼青春风采。

图1:实践队合影
聆听历史回响,触摸教育微光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7月19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华师校史馆,沿着学校发展脉络,结合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场景还原等形式深入了解学校百廿办学历程。从初创时期的艰难探索,到发展阶段的砥砺前行,再到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一张张照片都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生动呈现了学校师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精神风貌。

图2:参观校史馆
寻访优秀校友,追随榜样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月20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开展优秀校友寻访与教师典型挖掘活动,与1989级优秀校友、特级教师赵建宏和1992级优秀校友、特级教师易斌展开座谈交流,同步开展基础教育调研。两位校友结合数十年教学与管理经验,分享教育心得与实践智慧,为实践队成员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教育课”。
座谈会上,易斌围绕“精准培养与教育深耕”,从“信”“研”“沉”“创”“享”“带”六个方面分享了他的教育初心。他分享了“六大教育”德育模式以及教师成长“N个一”计划,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清晰路径。赵建宏则从“立足个性特长,以热爱点燃教育之光”切入,凭借对计算机、心理学的热爱,鼓励学生走出独特的教育之路。

图3:老师与实践队员访谈
开展头雁讲堂,绽放青春风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21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桂林市二附实验学校开展“头雁大讲堂”。实践队员唐语泽、金国围绕“莫比乌斯环”和“七桥问题”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与兴趣。在课堂中,实践队员引导学生剪开莫比乌斯环,在实践中体会数学拓扑的奥秘;引导学生亲身尝试“七桥问题”,在游戏中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实践队员朱瞳睫、郭天宇聚焦“二分法”,以“数字炸弹”的数学游戏为切入点,采用分组游戏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传递“二分法”的数学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图4:授课现场
授课结束后,全体实践队员进行了评课活动。胡一心提到,学情分析是备课的重要依据。林诗芸强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主动把握课堂节奏。
在波折艰难的校史长河中,数统青年学子看到教育不灭的微光;从教师典型校友的坚守里,数统青年学子紧紧追随榜样传递的炽热力量;当“头雁大讲堂”中孩子们笑声响起,青春的力量正在以教育之名,在这片曾见证教育火种传递的土地上,续写着新的生生不息。
审读人:杨可军 胡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