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实践队探访关中腹地 探寻袁家村振兴脉络

时间:2025-07-13 18:19 来源:社会学院 作者:李荣仙 编辑:张凯楠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探究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模式,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前往陕西咸阳市烟霞镇袁家村开展专题调研。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荣仙)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探究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模式,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前往陕西咸阳市烟霞镇袁家村开展专题调研。

1 博闻实践队在袁家村合影

追溯历史沿革,筑牢乡村振兴精神根基

初至袁家村村史馆,经由村干部的热情讲解以及馆内陈列的展品、图片和文字资料,队员们得以了解袁家村的发展历程与村民的生活状况。

袁家村在改革之前是一个“电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落后村落。20世纪70年代起,袁家村书记郭裕禄带领全村村民发展农业,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从1978年至2000年这近二十年期间,袁家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突破,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然而,进入21世纪后,袁家村先发优势逐渐减弱,传统产业面临后劲不足的挑战。为寻求新的增长点,袁家村主动求变,瞄准乡村文旅产业,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2007年,袁家村在新任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开始建设“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发展格局。如今,已构建起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的产业集群,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实践队队员杨迪表示:“袁家村的两任书记带领村民从解决温饱迈向共同富裕,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之路。”

2 队员参访袁家村村史馆

聚焦产业融合,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随后,讲解员引领队员们来到袁家村乡村旅游的核心区域——作坊街,并向大家介绍了作坊街的整体情况。作坊街采用前店后坊的布局,实行“店—坊—产”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紧密衔接。袁家村以支部为核心,所有作坊由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店主既是股东也是店员,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3 队员参访袁家村作坊街

实践队队员在与讲解员和个体户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袁家村的成功离不开袁家村党委推进统一管理的执行力、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的高要求,以及促进多方合作的利益平衡模式,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作坊街内设有五味斋醋坊、卢氏豆腐坊等。所有作坊生产的产品不仅用于销售,还供应给小吃街和农家乐,形成“餐饮 + 销售”的复合经营模式,在增加销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4 作坊工人制作面粉

通过深入走访袁家村,博闻实践队的成员们充分了解了袁家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大家纷纷表示,袁家村是洞察和推动我国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是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生动范例。

审读人:王莉 冯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