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实践队走进信阳新集村: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时间:2025-07-02 12:17 来源:社会学院 作者:谢慧娴 编辑:张凯楠 点击:

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模式,6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赴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新集村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实践队聚焦新集村“文村”的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实地参访、座谈交流、深度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新集村在党建引领下激活资源、创新机制、深耕文化,实现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共性难题贡献青年智慧。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谢慧娴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模式,6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赴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新集村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实践队聚焦新集村“文村”的特色发展道路,通过实地参访、座谈交流、深度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新集村在党建引领下激活资源、创新机制、深耕文化,实现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共性难题贡献青年智慧。

特色改造盘活资源 空间再造焕发活力

图1-吴金辉带领实践队参访“三院七坊”

上午,在信阳明凯振兴乡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金辉的引领下,实践队深入考察新集村“三院七坊”特色空间改造项目,观察了闲置资源成功盘活的成果:空心院落变身村民自营绣坊,实现资源利用与在地就业双赢;旧供销社改造的拙匠书院融合信阳茶文化展示与拓印体验,成为乡村文化窗口;图书馆由单层拓至双层,原留守儿童”电脑室”升级为“电子阅览室”,公共空间提质增效。村庄秉持“一院一品,一院一景”理念:平房改艺坊,瓦房建图书馆,点缀簸箕与小布瓦的茶舍展现乡土风情,共同塑造“花田村事,和美新集”的独特风貌。

文化赋能凝聚乡愁 厚植振兴内生动力

新集村高度重视农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贺家酒坊的非遗激活文化底蕴,村史馆陈列的器具唤醒集体记忆,吴金辉特别提到“让村民参与,才能持续”,村史馆的所有生产生活用具均是村民自愿捐赠。与此同时,新集村通过创新文化激励机制,如背诵二十四节气或《将进酒》可换取拓印奖励,激发游客参与热情,让游客能够更深更愿走入新集。

机制创新凝聚合力 共绘产业发展蓝图

图2-实践队与明港镇文旅办主任张静座谈

实地参访后,明港镇文旅办主任张静与博闻实践队进行座谈。张静指出当前存在“客流转化效益不足”与“淡旺季分明导致游客粘性不足”等挑战,同时强调新集村已夯实发展基础——拥有市级非遗、国家级传统村落及双3A景区等亮丽名片,垃圾分类与观光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通过“村校合作”引入黄淮学院创意资源,未来计划以“南郝堂北新集”区域联动打造品牌。目前已发动村民积极投身乡村产业,村容焕然一新,柏油路与绿化工程显著改善人居环境,特色农产品预约直销模式初显成效。张静特别提及新集小学“养好孩子需整村之力”的教育理念是发展内核,并坦言建设初期虽困难重重,但村民幸福感在共同奋斗中持续增强。               

图3-实践队在村子里对村民进行访谈调研

下午,实践队员深入新集村主要区域对村民进行访谈调研,深入了解村庄发展历史及村民的乡土情怀。访谈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图4-实践队与信阳明凯振兴乡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金辉座谈

随后,实践队与信阳明凯振兴乡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金辉进行访谈交流。吴金辉详细介绍了村庄的运营机制:乡村振兴公司作为资源整合平台,构建“党建+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土地入股,整合分散经营,优化管理员薪资体系,并积极利用抖音直播、推广艾草制品等加大对新集村的宣传。他形象地总结新集村的发展是“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平房变客房”的过程,公司扮演着“经营者”与“服务者”双重角色,有效整合村民、村集体、乡镇资源,联合合作社共同推进新集村建设,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图5-实践队与吴金辉、张静合影

新集村通过空间再造、机制创新与文化深耕,以特色产业激活闲置资源,以文化赋能凝聚内生动力,为破解乡村产业同质化等共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未来,博闻实践队将持续深化成果转化,凝练“新集经验”,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专业力量。

审读人:王莉    王铭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