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郑卓雅 马晓棠 黄晨曦 吴岩 刘韬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让青春在基层沃土中扎根生长,7月9 日下午,“筑梦红瑶”通城实践队奔赴通城县麦市镇,聚焦“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展开实地调研。
实践队首站来到麦市镇金麦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地探访村内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金麦村村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空心化严重,是典型的“三留守”山村,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56%。劳动力外流使传统乡村治理与养老模式遭遇挑战,而数字技术正成为破局的关键。

(图1 采访金麦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周嘉豪)
金麦村挂职选调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周嘉豪介绍道,“平台主要分两大板块:基层综治监督平台和乡村智慧养老平台。”基层综治监督平台整合了主干道、深水塘堰等重点区域的高清智能摄像头数据,结合AI技术实现车辆识别及水域森林监控。平台为3-4 月的森林防火、暑期防汛等季节性安全工作筑牢防线,并通过党群服务中心的智慧大屏与群众手机端,实现全时段监管。乡村智慧养老平台则构建起“村委会智慧大屏+智能穿戴手表+手机 APP”的服务网络,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快速响应紧急情况,让外出年轻人安心务工。
“这些智能穿戴设备,不仅让远方子女实时了解父母动态,也为村委提供了及时响应的依据。”周嘉豪表示,数字平台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精度,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他认为:“乡村正迈入数字化转型阶段,青年技术人才的加入将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图2 麦市镇金麦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合影)
随后,实践队前往云岳智农(湖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参观“5G云养猪”项目。据悉,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该项目采用“基地繁育+农户养殖 +商家销售”的合作养殖模式,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图3 观看“5G云养猪”宣传片)
通过24小时监控直播,项目实现猪仔养殖全程监管,保障了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通城“两头乌”“无激素、无抗生素、无瘦肉精”的品质;消费者也能通过小程序查看养殖过程,实现现选现购、安心消费。目前,项目已带动143户农户参与,提供50余个务工岗位,每年为每户农户创造上万元营收。
(图4 采访麦市镇井堂村村委会干部董文茹)
在访谈过程中,村委会干部董文茹介绍,项目在技术监管等岗位注重吸纳年轻人,养殖环节则依靠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数字化农业的深化特别需要大学生力量加入。”她同时提到,通城“两头乌”当前面临成本居高不下、宣传效果不佳的销售困境,亟待破解。
此次麦市镇之行,让实践队直观感受到数智技术在乡村治理、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中的落地成效,为后续“数智赋能乡村振兴”调研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