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武佳璐 朱香羽 袁琳)为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7月16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智远同心”实践队武汉分队在武汉市金鹤园社区青少年活动空间,开展《非遗竹编扇》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我的自控力大闯关》两节素质课程。
在《非遗竹编扇》课程中,队员朱香羽通过“古人如何乘凉”这一趣味提问引导孩子们走进历史,引发他们对传统生活智慧的兴趣。在课堂互动中,孩子们积极发言,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与探索欲。

图一:学生回答问题
朱香羽随后介绍了竹编扇的历史背景与非遗文化价值,强调其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鼓励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匠心与文化自信。
实操环节,孩子们分组领取材料后投入创作,虽然竹片排列略有难度,但他们相互协作、坚持尝试,在老师指导下顺利完成作品。不少孩子表示:“亲手做出一把扇子很有成就感,也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意义。”

图二:学生制作竹编扇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我的自控力大闯关》 的课堂上,队员袁琳以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导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控力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播放动画片段,引导他们联想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辨析诱惑、探索应对策略。

图三:学生观看导入视频
课堂结合视频、问答、小测试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延迟满足”的概念。互动环节中,不少孩子分享了自己在面对玩具、游戏等诱惑时的真实经历,也表达了今后愿意“先完成任务再玩耍”的意愿,展现出良好的反思与成长意识。

图四:学生回答自我思考
本次社区课堂通过动手实践课程和心理素质课程,一方面提升了孩子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自我观察与自我控制能力,促使他们成为更自信、更独立、更坚强的自己。今后,“智远同心”实践队武汉分队将继续关注少年儿童核心素质发展,用青春力量浇灌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