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蔡圆 孙玉洁)为进一步助力法治乡村建设,让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7月8日至26日,华中师范大学“百所观察”实践队在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
护“苗”成长:课堂内外织密法治“防护网”
实践队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收获颇丰。禁毒课揭露新型毒品伪装并以真实案例强化“吸毒违法、贩毒严惩”的观念;反霸凌剧本杀活动让孩子们领悟“不做施暴者、争当守护者”的理念;法治美育课通过黏土制作法槌、獬豸等形象使法治理念具象化。法律职业认知课堂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讲解司法人员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AI未来职业照相馆”课程生成了孩子们身着法官袍、佩戴检察官徽章的虚拟形象,在他们心中悄悄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在课外,孩子们参加“宪法伴成长,法治护童心”系列活动,在国旗下诵读宪法并宣誓,学习《宪法伴我成长》和手势舞。峡口派出法庭举办的模拟法庭里,“小律师”“小检察官”围绕“游戏诈骗案”交锋,体验司法程序的严谨与公正。期间,队员们开发了特色法治课程包8套,形成包含教学方案、案例库、评价工具在内的标准化法治教育资源包。

图1:模拟法庭现场
惠“民”生活:送法下乡融入乡村“烟火气”
村口屋场院坝里,普法志愿者聚焦村民“急难愁盼”,为他们解读土地流转合同等法律知识,让生硬条文更通俗易懂。实践队队员还通过广播每天按时播送反诈提示。在峡口镇社区举办的“普通话大家测”中,队员们发放了《普通话推广手册》等宣传资料80余份,帮助参与者发现自身发音问题。

图2:实践队员播送反诈提醒
实践队还联合峡口镇综治办、派出所、派出法庭等多部门开展以“法治护航,惠民同行”为主题的法治嘉年华。派出所民警展示毒品模型并详解危害与防范技巧,派出法庭法官助理结合实例“以案释法”,实践队则用法治情景剧与快板表演,生动揭露诈骗套路。法治游园会让大家在参与有趣的活动同时习得消费维权、环保分类、防范诈骗等实用知识,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图3:居民们积极参与法治游园会
探“治”之道:基层调研解锁治理“金钥匙”
实践队还聚焦“执法改革”和“林业纠纷”两大主题,深入基层调研。在峡口镇司法所,队员了解当地优化执法流程的措施,奠定调研基础;在古夫镇司法所,队员与工作人员探讨“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梳理改革经验与痛点;在南阳镇司法所,队员收集到借助村规民约化解林地矛盾的一手资料;在昭君镇司法所,队员结合当地文旅特色,聚焦“综合执法服务文旅发展”及环保问题展开探讨。在兴山县司法局座谈会上,双方达成以“实践调研+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共识。

图4:实践队员前往古夫司法所调研
守“江”细流:法规普及点亮生态“责任灯”
为深化长江生态保护理念,实践队举办“环保创意作品展”,鼓励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再创造,加深孩子们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队员们还准备了卡片和模拟垃圾桶道具,组织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游戏,帮助他们掌握垃圾分类知识。队员们还向当地居民发放宣传单,单页内容涵盖《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让大家明白自身在长江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
从课堂内外为少年儿童筑牢法治“防护网”,到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送去贴合生活的法律知识,再到聚焦基层治理关键议题开展调研,“百所观察”实践队用实际行动架起了法治与乡村之间的桥梁。实践队将延续并拓展多样化的普法形式,进一步推动法治教育与乡村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更为完善的乡村法治体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