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何怿丰)7月23日,一场由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精心策划的儿童辩论赛,在洪山区银海雅苑社区暑期托管班举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模拟辩论的形式,引导社区儿童在观点碰撞中锻炼语言组织与逻辑思辨能力,为辩证思维的萌芽提供实践土壤。活动由实践团成员何祎丰主持。

图 1:何祎丰在主持辩论赛
活动伊始,何祎丰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孩子们系统阐释了辩论赛的概念、流程及其核心规则。讲解从辩论所承载的理性思辨传统出发,结合其对当代青少年思维训练的现实价值,辅以贴切比喻,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尤为关键的是,在解析“按序发言”“尊重对手”“限时陈述”等具体规则时,何祎丰着重强调了规则意识本身——正是这些框架保障了辩论的秩序与思想的自由流动,帮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体认规则对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作用。

图 2:正方辩手发表观点
在志愿者引导下,围绕“零花钱应由自己保管还是父母保管”这一贴近生活的辩题,孩子们分为正反两方展开激辩。开篇立论环节,正方一辩清晰指出:“零花钱属于个人财物,应该自己管理。”反方一辩则立足自主花钱的隐患回应:“自主保管容易丢失或不当消费,父母监管更加合适。”

图 3:正方队友在小组讨论
“我记得之前我用自己存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母亲节礼物,妈妈当时特别开心。”一位小朋友为证明自己保管零花钱更合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道。自由辩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小辩手们积极举手,观点交锋激烈而有序。虽年龄尚小,但其表现却可圈可点:有的援引自身经历,以实例支撑论点;有的逻辑清晰,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反驳对方观点;更有小辩手尝试援引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的原则性条款,展现出初步的法律意识。最终,双方四辩条理清晰地总结陈词,为这场思维碰撞画上句号。

图 4: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激发了社区儿童对规则与思辨的兴趣,小辩手们通过辩论实践,不仅锻炼了表达与逻辑能力,更体会到清晰的规则是多元观点理性对话的基础,严谨的思辨是把握问题本质的关键——这正是法律思维的核心。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学子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情景剧、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形式。“法护成长”团队计划将法律知识融入这些实践载体,潜移默化地持续培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与思辨能力,助力他们成长为明法理、守规则、善思辨的新时代公民。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