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子寻“桥”悟“法” 赓续匠心筑梦行

时间:2025-07-22 20:56 来源:法学院 作者:马双驹 黄子鑫 编辑:张玉鑫 点击:

7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武汉汉阳滨江的中国桥梁博物馆,开展“赓续工匠精神·青春与桥同行”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沉浸式研学、法治微宣讲等形式,将桥梁文化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为暑期社会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马双驹 黄子鑫)7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武汉汉阳滨江的中国桥梁博物馆,开展“赓续工匠精神·青春与桥同行”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沉浸式研学、法治微宣讲等形式,将桥梁文化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为暑期社会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图 1 实践队成员在馆内合影留念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桥梁博物馆以时间为轴、科技为魂,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依次走进序厅、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和桥梁文化展示五大展区。从赵州桥的敞肩拱到卢沟桥的千狮百态,从武汉长江大桥的“一桥飞架南北”到港珠澳大桥的“伶仃洋上作画”,每一座模型、每一帧影像、每一份档案,都生动呈现了中国桥梁“跟跑—并跑—领跑”的世纪跨越,也让大家深刻体悟到桥梁科技工作者“国家需要、使命必达”的家国情怀。

图 2:馆内陈列展示

实践队团支书何祎丰结合展陈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判决书”复原件,现场解读:“从川汉铁路保路运动到今天的《长江保护法》,法治始终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定海神针。”队员们也展开热烈讨论,就青年如何学习科学家精神,实现法治建设同科技创新的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提出想法与建议。

图 3:团支书何祎丰向成员做现场讲解

本次桥梁博物馆主题团日活动将“大国工匠”精神、中国桥梁跨越史与法治护航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叙事深度融合,为法苑青年注入澎湃的精神动能。透过一座桥、一张蓝图、一部法规的交错呈现,成员们真切体悟到: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天堑通途”到港珠澳大桥的“伶仃合龙”,法治始终贯穿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环评听证让每一根桩基都有民意底色,质量安全条例让每一颗螺栓都有标准刻度,跨境协同立法让每一段沉管都有规则护航。

桥梁不仅是钢铁与混凝土的交响,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大家立下誓言:以大国工匠为榜样,扎实钻研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用青春的智慧在世界各地搭建起促进交流、造福民众、助力发展的桥梁。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