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怀英 黄子鑫)7月7日至8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和恽代英法治宣讲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怀揣热忱,赴武汉市武昌区康乐里社区、融侨华府社区、武车社区和洪山区银海雅苑社区,开展暑期“爱心托管”实践服务活动,为社区儿童构筑一个安全、充实、富有教育意义的暑期乐园。
爱心托管班开班前,学院召开动员大会、行前专门会议,指导老师在会上从保障托管学生和志愿者人身安全、丰富托管服务内容、规范志愿者形象等方面提出要求,展示法学院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爱心托管:法治领航,多元课程助力儿童成长
在爱心托管期间,实践团志愿者与社区负责人、托管老师积极配合、密切联系。志愿者以“法治护航成长”为核心,精心打造毒品预防、法庭辩论、法治游园会等多元化课程体系。在模拟法庭课堂上,小朋友们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在稚声嫩气中围绕贴近生活的案例展开“庭审”,感受法庭审判的庄严流程。为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实践团联合省卫生健康委为小朋友们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以专业宣讲与互动学习相结合,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图 1:志愿者何祎丰主持辩论赛
红色教育:承先烈之志,厚植红色爱国情
“红色教育”是本次暑期爱心托管项目的特色板块。志愿者通过影片带领孩子们共同了解1964年至1970年间中国导弹、核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历程,在算盘演示中体悟艰苦的物质条件与不屈的精神力量,通过对恽代英等革命伟人的生动刻画,让孩子们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滋养精神成长。

图 2:志愿者彭发尧主讲“两弹一星”
主题团日:忆江河史诗,实践关怀植为民情怀
实践团成员充分利用爱心托管班的课外时间,前往武汉防汛纪念碑、横渡长江博物馆、中国桥梁博物馆等地开展以江河文化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壮阔史诗。理论学习之外,实践团成员还前往融侨华府社区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亲自叩响空巢老人、困难儿童的家门,将降暑物资送到他们手中。实践团成员在活动中对基层群体的居住环境、生活状况有所了解,通过所见所感,厚植远大理想,培养为国为民情怀。

图 3:实践团成员参观桥梁博物馆
特色课程:多样活动添风采,成长体验再加一
为激发孩子们的广泛兴趣,培养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爱心托管”志愿者还开设了遨游读书会、趣味地理问答、古代诗词鉴赏、舞蹈体验、体育热身互动、传统文化介绍等特色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成长体验。

图 4:小朋友展示手工成果
此次暑期“爱心托管”志愿服务活动,是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学子学以致用、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和社区居民在暑期面临的“看护难”问题,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点亮了法治的启蒙之光,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亮丽的法治底色。未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将不断探索“学院-社区”双向合作新模式,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美丽的社区环境贡献法学院学子的青春力量。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