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织童趣 情满托管班:“法护成长”实践团开展手工课堂

时间:2025-08-02 18:24 来源:法学院 作者:王咪 编辑:李旭垠 点击:

7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在武车社区爱心托管班成功举办了一场面向社区儿童的手工课堂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利用暑期托管授课时间,丰富社区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通过教授传统手工艺技能,切实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咪)7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在武车社区爱心托管班成功举办了一场面向社区儿童的手工课堂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利用暑期托管授课时间,丰富社区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通过教授传统手工艺技能,切实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图 1:小朋友展示手工成果

活动开始,志愿者王咪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结的文化背景,并详细讲解了单向平结和双向平结的编织步骤及其象征平安、团结的文化寓意。孩子们在王咪的示范和指导下动手尝试编织。操作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不少具体问题,积极举手发问。王咪在孩子们中间耐心巡视,逐一解答疑问,并通过反复示范和手把手调整孩子们的手指位置,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编织手法。

图 2:志愿者讲解手工制作过程

创意手工环节中,志愿者向孩子们分发色彩多样的扭扭棒材料,并指导他们制作扭扭棒蝴蝶。王咪现场演示,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怎么将扭扭棒弯折、缠绕,最后塑造蝴蝶翅膀的形状。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喜欢的颜色,认真跟随操作。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孩子遇到困难会主动请教,王咪和团队成员及时给予帮助。很快,形态各异的扭扭棒蝴蝶作品在孩子们手中完成。“看!我的彩虹蝴蝶!我要把它别在书包上!”活动现场洋溢着孩子们成功完成手工制作的喜悦。

图 3:小朋友向镜头展示制作成果

活动结束后,王咪分享了自己的授课感受。她提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积极提问时举起的小手,还有完成作品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表示,看着孩子们亲手将简单的材料变成一件件作品,那份“我能行”的自信,正是动手实践带给孩子们最宝贵的收获。她认为,这种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孩子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次法学院“法护成长”实践团的手工课堂活动不仅系统教授了编织与扭扭棒手工的基础技能,更让社区儿童直观了解了中国结这一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余名社区儿童在志愿者引导下动手实践,既锻炼了手部灵活性、专注力与耐心,也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协作。

未来,法学院将继续组织学生志愿者,将此类融合文化传承与实践教育的活动模式推广至更多社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贡献专业所学与青年力量,助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