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校舍变形记:“闲得其所”队探索乡村闲置资产新活力

时间:2025-08-14 23:4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童彤 张若扬 王秀敏 编辑:张玉鑫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8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实践队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安沙镇万家铺村,围绕“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闲置资产盘活路径”主题开展实地调研。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童彤 张若扬 王秀敏)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8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实践队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安沙镇万家铺村,围绕“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闲置资产盘活路径”主题开展实地调研。

万家铺村位于长沙县安沙镇,总面积6.85平方公里,全村607户,人口2087人。作为长沙县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该村集体建设用地共8处,目前闲置1处,主要用于发展小规模加工企业。2023年,万家铺村入选“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合项目村”,展现了其在资源利用与整合中的潜力。其中,该村正在建设的坛子菜加工厂成功获批“2025年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成为盘活闲置资产、带动村民增收的示范案例。这一背景为实践队提供了研究城乡融合与闲置资产转化的鲜活样本。

图1实践队与万家铺村村干部交流闲置资产盘活情况

在村干部带领下,实践队成员走进万家铺村湖南作田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调研。“菜种多了吃不完,烂在地里心疼。”村民邹红旭一句话道出了村民的普遍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万家铺村把一所废弃小学改造成坛子菜加工厂,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支持,一期投资近300万元,预计年内可吸纳本村劳动力10人,带动周边百余户菜农增收,为集体经济年增收入20余万元。

图2实践队参观坛子菜有限公司厂房项目建设现场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万家铺村村委会支委委员龙红平坦言,几年前村里把闲置院子挂到盘院网,因不会拍图、不会写文案,点击量寥寥。“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干。”得知这一痛点,实践队队长长童彤主动表示愿意发挥自身专长,在坛子菜厂开张后,为家乡拍摄产品宣传视频,借助自己的力量为家乡产业助力。

图3实践队与万家铺村村干部研讨未来宣传方案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的重要抓手,推动资源变资产。万家铺村正加紧建设坛子菜加工厂,未来将对村民种植的蔬菜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把菜园子变成“第一车间”。这一尝试与实践为全国“非景区类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板:通过将闲置土地转化为特色工厂,实现“资源活化-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闭环。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闲得其所”团队以湖北、湖南、安徽、广西、浙江、甘肃多地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持续关注农村闲置资产盘活的典型案例,力争为政策优化和模式创新提供学术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审读人:邵彦涛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