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南贺智 姚池雨 黄怡舒 沈奕 李嘉雯)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培育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华中师范大学研学团于6月23日-6月30日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为期八天的“践行知行合一理念,谱写青春奋进篇章”主题研学活动。此次实践队由书记陶力、薛惠带队,本科生及研究生共28人参与。研学活动涵盖校园参观、课程学习以及企业与单位调研,既是知识的汲取,更是思想碰撞与文化交融的契机。
在狮城新加坡的现代化校园,以及吉隆坡多元文化环境里,研学团开启了紧凑充实的行程。
6月24日,研学团首站走进世界知名学府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卓越与治理”创新创业特色课程。课程中,成员们学习了新加坡多民族融合共生的独特现状,了解多元文化土壤中教育制度的创新,以及这种创新对新加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驱动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效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活力。下午,研学团前往新加坡制药科技企业参访。药企代表重点聚焦自动化设备赋能制药流程的创新实践,详细介绍了药企在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上的创新举措。代表还结合新加坡就业市场特点与趋势,介绍了新加坡国际化职场对创新实践能力、跨文化协作能力等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需求,助力成员们构建起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的清晰认知,为创新实践筑牢根基。随后,研学团走进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在艺术空间里,成员们欣赏多元艺术作品,感受艺术与文化、创新的交融。

图1:研学团参访南洋理工大学
6月25日,研学团聚焦新加坡顶尖高校与城市设施开展研学。先后参访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漫步校园,成员们沉浸式感受浓厚学术氛围,了解两校差异化办学特色,明晰高校在驱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智识引擎”作用。
下午行程围绕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展开。在新加坡城市展览馆,借助立体模型与数字展示,成员们学习“花园城市”科学布局、生态融合等先进规划思路,以及通过合理分区实现功能协同、以绿化系统构建宜居环境的先进范式,思考如何以创新规划思路实现城市建设的宜居与发展协同。
在滨海堤坝永续博物馆,研学团聚焦新加坡以创新科技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的实践,探究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技术应用。先进、独特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以及智慧水务管理激发成员思考专业知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彰显“知行合一”理念。

图2:研学团参访新加坡国立大学
6月26日,研学团深入探访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研学团成员参观不同主题的展馆,通过珍贵的实物展品、详实的档案记录和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不仅直观感受了马来文化、华人传统、印度风情及欧洲影响在这片土地上的交融共生,更深刻理解了新加坡如何汲取多元文化养分,塑造其独特的国家认同与发展道路,进一步加深了对东南亚区域历史底蕴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图3:研选团部分组员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合影留念
6月28日,研学团重点访问了博特拉大学和马来西亚大学。在博特拉大学,研学团参与学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与师生亲切互动,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互理解与友谊。在马来西亚大学,研学团了解其招生政策,包括本科与研究生招生的申请条件、录取流程、国际学生奖学金政策等,为成员们未来可能的深造选择提供了宝贵信息。下午,研学团探访百年企业皇家雪兰莪锡镴工厂,深入了解其精湛的传统工艺,感受从设计构思到成品诞生的匠心独运;学习创新的设计理念,领略传统产业如何在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究作为华人家族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感受马来西亚特色产业的魅力与文化传承,体验国际产业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新模式。

图4:研学团参访马来西亚大学
6月29日,研学团参观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研学团成员循着时间的长河,深入了解了马来西亚从多元古代文明发端,历经殖民统治的复杂影响,最终走向独立并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恢弘历程,深化了对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宗教、文化背景及其融合发展的理解。下午,研学团走进吉隆坡手工艺中心,这里汇聚木雕、蜡染、锡器等传统工艺。成员们近距离参观制作流程,感受马来西亚传统手工艺的温度,理解文化如何通过手工技艺延续与传播,思考如何以创新设计和营销模式,推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对接。随后研学团前往马来西亚警察署博物馆进行实地访问,了解了马来西亚警察系统的组织架构、核心职能以及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服务社区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成员们从社会治理体系运作出发,延伸思考公共安全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前景,探索借技术与模式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供给的路径。
此次研学搭建起高水平青年国际交流平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子,创造深度对话、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的契机,有力促进青年交流与跨文化理解。2024 级教育学院研究生于凌苏分享收获时提到:“研学让我们见识到世界课堂的多样,更懂得如何将国际视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对华师青年学子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研学之旅是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成员们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社会文化与发展成就,在对话合作中,提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创新思维,拓宽认知边界、提升综合素质,为青春奋进积攒了珍贵实践经验。
审读人:陶力 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