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祝潼 周羽翔)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锻造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骨干, 7月15日至7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校级“青马工程”恽代英菁英学校实践队在常态开展理论学习、有序推进政务实习的基础上,在浏阳和宜昌两地精心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引导队员们“多走、多看、多听、多思”,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提升本领。
7月15日,浏阳分队参与“高校学子浏阳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走访浏阳基层地区,探寻基层治理的智慧。队员们首先走进澄潭江镇好人馆(湖南省首个乡镇级好人精神展示平台),在沉浸式参观中了解当地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体悟榜样力量如何成为基层治理的精神纽带;随后,队员们来到大瑶镇汇丰村袁家湾屋场,了解当地现代农业特色,感受以产业振兴为基、以生态宜居为韵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大瑶镇杨花村的杨花书院,队员们切身体会到,这座集普法、阅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书院正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以文化滋养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图一:浏阳分队参观杨花书院
此外,浏阳分队还走访了集里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习其“五社联动・六桥联通”模式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该社区“黄帽子”志愿服务队对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诠释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基层治理的活力源于群众、归于群众。最后,队员们走进集里街道奔跑者家园,这是专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暖心港湾”,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和特色服务,让“奔跑者”被看见、被关怀,队员们也由此直观体会到人文关怀如何织密城市治理的温情网络。

图二:浏阳分队参观集里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7月19日,宜昌分队开启“探秘大国工程,传承精神基因”主题实践,近距离感受三峡工程的磅礴伟力与深厚人文底蕴。队员们首先抵达三峡大坝,现场考察五级船闸运行、巨型水轮机发电以及泄洪闸工作情况。通过实地了解奔腾江水被高效转化为清洁能源的过程,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我国工程技术的强大实力,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随后,队员们来到三峡截流纪念园,实地查看巨型截流石与工程器械等历史实物,通过了解当年工程建设中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到大国重器背后所凝结的集体智慧与辛勤付出。
在三峡工程博物馆,详实的史料和模型系统展示了工程从规划论证到建成运行的完整过程。队员们通过观察设计图纸、建设工具等历史实物,清晰认识到这项大国重器凝聚的一代代人的长期坚守与接续奋斗。走进三峡移民博物馆,馆藏的移民旧物与泛黄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百万移民为工程建设作出的的巨大奉献。队员们在“水下遗址”的还原场景前伫立,对移民群体“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图三:宜昌分队参观三峡工程博物馆
通过此次聚焦基层治理与大国重器的实地调研,青马学员们不仅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深度融合,更切身感悟到服务人民、矢志奋斗的时代担当。未来,青马学员们将带着这份调研收获,继续以青春之力扎根祖国大地,把实践所得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让青年担当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
审读人:陶力 杨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