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阮一帆 陶政翰)7月5日,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政国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袁文林的带领下,政国院知行社会实践队重走长征路分队抵达灌阳,继续开展“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实践队实地参观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并寻访了附近村庄。通过这些活动,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新圩阻击战在湘江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践队一行来到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在红军烈士主墓冢前,队员们三鞠躬,表达了对红军烈士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随后,队员们认真聆听了一段发生在此的沉痛往事——红军伤员惨遭敌人残忍杀害并推进酒海井下的地下河,时隔83年才得以重见天日,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动容。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全体成员参观了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仔细梳理了战役的行军路线,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红领巾小讲解员讲述的烈士事迹中,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的壮举尤为震撼,队员们无不动容,对烈士“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敬佩。

图一:实践队员合影
实践队员们先后寻访了灌阳县玉溪村、桂岩村。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村里的相关长征红色遗迹,实地探访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居住过的房屋、战斗过的洞穴,了解到红军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动人故事。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关于瑶苗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在玉溪村诞生,其中阐述了执行正确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民族平等、民族自决,在瑶民中发展党组织等思想。实践队成员在这里深入了解了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图二:实践队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
队员们在当地瑶族村民家中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切交谈。一位九旬老人用着淳朴的乡音,为队员们讲述了儿时亲历的抗战故事。在老人慈祥的笑容和生动的讲述中,实践队成员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经过此地时与乡民鱼水情深的场景。

图三:实践队员认真聆听老人讲述
之后,队员们踏上永安关长征步道,再走红军长征路。路旁的草木依旧,路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登上山坡,成员们不禁吟诵起“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句,在诗词中深刻感受革命先烈们不怕艰难险阻、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图四:实践队员重走长征路
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征精神代代传。灌阳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队员们在这里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的内涵,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践队成员要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为支柱,赓续伟大长征精神,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审读人:潘广炜 袁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