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勇者队探寻大沽口炮台 感悟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时间:2025-07-21 19:25 来源: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崔城 编辑:肖舜草 点击:

7月15日至17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张欣怡、张俊欣与法学院的崔城三位同学组成了沽勇者队,一同前往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沉浸式探寻这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载的厚重历史。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崔城)7月15日至17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张欣怡、张俊欣与法学院的崔城三位同学组成了沽勇者队,一同前往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沉浸式探寻这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载的厚重历史。

1 沽勇者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7月15日上午,三人抵达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外墙前,三位队员以标志性建筑为背景留下合影,正式开启这段历史探索之行。

步入展馆,队员们首先看到了“大沽口炮台历史沿革”主题展板,借此对炮台自清代嘉庆年间始建至今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展板呈现了这座重要海防要塞跨越两百余年的沧桑历程:它不仅是清代海防体系的重要一环,更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历经鸦片战争,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前沿阵地。该展板系统勾勒了大沽口炮台从兴建、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为队员们理解中国近代海防史与民族命运提供了直观而生动的历史背景。

图 2 队员们观看大沽口御侮展陈

走进展厅,“国门沦陷”展区的文物让三人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因战败开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大沽口炮台同步进行现代化改造,安装先进火炮、架设电报线,成为拱卫京畿的海上屏障。眼前的历史资料与实物,让队员们对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曲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展厅内的多媒体展示区域,动态呈现着大沽口炮台的布局与战斗场景。队员们在此停留许久,认真观看重建后的炮台是怎样装备重型火炮,凭借独特地理位置,成为天津乃至京畿的重要海防关卡。三人看着画面中舰船往来、炮台戒备的模拟场景,对当年炮台军事防御作用,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图 3 队员们通过多媒体了解炮台历史

参观完室内展区后,队员们登上了大沽口炮台遗址。俯身察看炮管上的铭文和磨损痕迹,能让人联想到当年守军在此浴血抗击外敌的历史场景。走到炮台边缘眺望海河入海口,昔日的烽火战场如今已变成繁忙航运水道。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展现着时代的变迁。

图 4 队员们参观大沽口炮台遗址的古炮见证历史

参观完毕,队员们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提出了自身的感悟和见解,并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了遗址保护与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工作人员提到,大沽口炮台遗址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不断完善展馆陈列、加强保护,就是为了让更多人铭记历史。

此次参观活动,沽勇者队的三位队员通过实地走访、资料研读、交流访谈,深入挖掘大沽口炮台遗址的历史价值。从博物馆内的历史回溯,到炮台遗址的实地感悟,三位队员全方位触摸到近代中国海防的历史脉络,完成对大沽口炮台历史文化的探索学习。这段行程,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任务的完成,更是一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深刻体验,让爱国精神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悄然植根于心。

审读人:王涛 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