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李少杰 谢于阳)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下沉基层、服务乡村儿童心灵成长,7月4日至11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晴服务队携手团固镇县委,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东风社区和孟庄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爱心托管班活动。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科普体验、特色团辅活动等多样化形式,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心灵成长之旅”。
调研聚力 启动新程
7月4日下午,活动启动仪式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座谈会在固镇县举行。会上,服务队与团固镇县委就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实际需求及支教安排进行了深入交流。服务队队长王浩楠介绍,此次实践以“心手相牵,晴空万里”为主题,聚焦心理素养提升,通过课程与活动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温暖、支持的成长环境。团固镇县委、教育局、县第二中学和实验中学、友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期待借助此次交流助力本地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

(图1:服务队和团固镇县委在座谈会上深入交流)
此外,在团固镇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服务队还走进固镇县第一中学和毛钽厂实验中学,围绕校园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为后续教育支持和资源对接奠定基础。
课程养心 互动促长
7月5日起,服务队每日为8至12岁的学生开设主题心理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网络防沉迷、情绪管理、生命教育、自我认知等,采用故事分享、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情绪、理解他人。一名学生表示,老师用他们熟悉的校园小事讲“情绪”,让他们发现原来生气时可以有这么多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同时,极具心理学特色的素质拓展活动与团体辅导贯穿本次实践全程。“踩气球”“心有千千结”“正反由我来”等游戏化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闪闪发光的我”主题团体辅导引导孩子们挖掘自我优势、表达内心情感、建立积极的人际连接,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建立自信、汲取力量。“我发现原来我也有那么多闪闪发光的地方!”一位孩子在活动后写道。

(图2:服务队队员带领孩子们进行团体辅导)
智趣科普 引燃心趣
在心理课程与活动之外,心理科普环节也成为本次支教的亮点。7月6日与8日,NAO机器人心理互动体验将人工智能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服务队成员通过机器人展示舞蹈、趣味问答、实时对话等形式,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向学生介绍心理调节小技巧。孩子们对能说能舞的机器人感到十分惊奇,称它们像“会聊天的老师”。7月6日与9日,心理科普课围绕“生活中的心理学”展开,服务队成员以广告创意、错觉图片、历史人物故事为切入点,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理解心理知识,激发探索心理学的兴趣。

(图3:服务队队员给孩子上心理科普课)
7月11日,心晴服务队在固镇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束。回顾这一周,队员们不仅将专业知识带入课堂,更在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中实现了心与心的连接。“孩子们真的很乖、很可爱,也特别愿意倾听。”一位队员感慨道。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教学尝试,更是一段彼此照亮的成长旅程。未来,团队将继续整理实践成果与调研数据,助力固镇县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为更多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注入力量。
审读人:丁玉斌 刘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