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筑梦 实践启智:新洲队开展趣味科学课程

时间:2025-07-13 19:23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邹思逸 杨子仪 熊雅璐 仲亭诺 编辑:邱亚航 点击:

7月8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新洲队(以下简称“新洲队”)在新洲区周欣书城和凤凰社区围绕科学探索主题开展系列特色课程。支教队队员程子轩、熊雅璐及麦琪分别设计了《无处不在的空气》、《垃圾分类我知道》和《保护我们的地球》三门课程,以科学理论为基、立体演示为桥、实践操作为钥,带领学生叩响科学之门,融合知识传授与探索体验,触摸科学世界的独特魅力。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邹思逸 杨子仪 熊雅璐 仲亭诺)7月8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新洲队(以下简称“新洲队”)在新洲区周欣书城和凤凰社区围绕科学探索主题开展系列特色课程。支教队队员程子轩、熊雅璐及麦琪分别设计了《无处不在的空气》、《垃圾分类我知道》和《保护我们的地球》三门课程,以科学理论为基、立体演示为桥、实践操作为钥,带领学生叩响科学之门,融合知识传授与探索体验,触摸科学世界的独特魅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课程以趣味谜语开启探索之旅,让学生借助感受深呼吸、气球实验等环节,直观地认识到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状”的特性;通过“纸杯传声”和“空气炮”制作的活动,具象化阐释气压原理与空气传声的科学奥秘。课程尾声,程子轩从“地球在哭泣”的环保视角切入,结合大气污染现状,引导学生将科学认知与绿色出行理念相联结。这些设计让学生既系统掌握了空气的组成与作用,也在动手操作中点燃了科学探索热情,培养环保意识。

1-学生动手制作“空气炮”

围绕垃圾分类知识的系统普及和环保习惯的培养,熊雅璐开设了《垃圾分类我知道》素质课程。她以堆满垃圾的图片导入,引发学生对“垃圾从何而来”的思考;通过实物展示与互动问答,清晰讲解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等四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再以垃圾分类比赛、情景模拟表演等趣味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技巧。学生们在游戏中准确投放垃圾卡片,并主动分享家里的分类小妙招,促进课程内容渗透入日常生活。最后,她发起“小小环保卫士”倡议,鼓励学生在坚持垃圾分类的习惯之余,也向家人和朋友传递垃圾分类知识。

2-熊雅璐进行课程讲解

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行动力,麦琪打造了《保护我们的地球》主题课程。她以全球灾害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用“蛋黄酥”类比地球结构,将抽象理论以富趣味性语言阐释出来,生动解析地球的内部构造与宇宙特殊性。她还通过“地球十大问题”讲解与生态分类游戏,让学生直观认识环境危机。“撕纸再复原”实验是课程的高潮,学生们先将印有不同风景地貌的纸张撕成碎片,当老师提出将撕碎的纸片复原的任务时,学生们立马争分夺秒开始拼凑。学生夏致表示撕纸很简单,没想到拼起来却那么难,我们的地球也是一样,为了保护她,我们得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这一任务的艰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破坏的环境无法复原”,领悟到“保护比修复更重要”的理念。

图3-学生复原撕碎的纸张

从好奇张望到主动探索,从知识聆听到实践求证,这一系列科学课程,把抽象原理变成可感体验,在学生心中种下求真的种子。新洲队以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助力学生在未来继续奔赴充满未知与惊喜的科学征途,不断解锁更多的科学答案。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