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蓝珺 叶涵 蔡依汛)为响应国家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号召,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提升审美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坚定传统文化自信,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恩施队(以下简称“恩施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宣抚堡村开设趣味扎染课程。课程由恩施队队员陈蓝珺讲授。

(图1:陈蓝珺介绍“卷扎法”)
课堂伊始,陈蓝珺以扎染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她先是向学生系统介绍扎染这项古老技艺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及现代创新成果,随后亲自演示扎染的关键操作步骤,包括如何将白布折叠出对称花纹、用皮筋扎出紧密结点,以及蓝靛染料的浸染技巧。“不用追求和别人一样,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扎染的独特魅力。”在她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拿起布料开始创作,在对各类捆扎技法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如鱼鳞纹扎法、云染扎法等不同技法的核心要点。

(图2: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互相帮助)
创作环节中,部分学生还进行创新尝试,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技法,将雪糕棒、瓶盖等日常用品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于包扎环节,通过改变工具的组合方式与使用角度,进一步丰富捆扎形式的多样性,让扎染作品呈现出更为独特的纹理效果。
学生们在课后反馈时提及,通过这堂课程,不仅掌握一项新技艺,更在色彩与图案的碰撞中,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趣味扎染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搭建近距离接触非遗、深入了解非遗的平台,在引导他们动手实操的过程中,既切实有效地锻炼动手能力,也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素养,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悄然生根。

(图3:学生们集体展示成果)
“向美而行,以美育人。”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从而满足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未来,恩施队还将推出更多类似的特色课程,让这个夏天因传统文化的滋养而更加充实精彩,让艺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