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奕凝 曾乐)为深化同学们对博物馆的认知,涵养家国情怀,8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新洲队(以下简称“新洲队”)在章林社区儿童服务站开展《博物馆:让过去拥有未来》文化素养课程。课程由新洲队队员蔡子楠主讲。
博物览胜:馆藏里的中华文明
“我们曾以怎样的视角看待过世界,都有博物馆替我们收藏。”蔡子楠以“用文物诠释何以中国”的主题视频切入博物馆相关课题,通过大量图片系统呈现我国博物馆的地区分布概况,逐一介绍了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性综合类博物馆,这不仅帮助同学们初步构建起对我国丰富的博物馆文化资源的认知体系,更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悠久的中国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1:蔡子楠主讲
观物溯源:与国宝对话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蔡子楠以湖北省博物馆为案例,介绍博物馆的基本构成,区分常设展览与专题特展的特色,结合《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片段,将馆内十大“镇馆之宝”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越王勾践剑背后蕴含的“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曾侯乙编钟穿越时空的悠扬乐音,以及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所记录的小吏“喜”的日常文书与时代印记……通过对文物背后的故事的细致解读,他引领同学们“走近”文物,在感知文明脉络的过程中,厚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逛博物馆:做文明小观众
“走近博物馆,让文物告诉你,我是何人,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参观博物馆的方法,蔡子楠详细讲解了博物馆的预约流程:观展前,从预约步骤到参观指南,再到相关资料查询,指导大家做好各项必要准备;观展前,从预约流程到参观指南再到资料查询,走好必要的观展准备;观展时,或独自欣赏文物的纹理造型,或耐心倾听讲解员的细致解读,或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心得体验。他表示,博物馆是一个与历史、文化与他人对话的空间,观展或许没有统一答案,每一次的所见所闻,都属于个体与历史之间独特的对话。同学们由此领会,文明观展不只是守规则,更是保持历史的敬畏,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历史温度在互动中流淌。

图2:师生互动
从初步了解到萌发兴趣,与文物对话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仍在继续……未来,新洲队将持续推进并不断优化文化素养类课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审读人:陈哲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