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总书记足迹 共绘潭头新“硒”望

时间:2025-07-14 16:35 来源: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作者:程欣 章钧淇 编辑:刘钰珊 点击:

汲取长征奋进力量,深化国情社情认识,7月7日至10日,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菁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赴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实践成果,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程欣 章钧淇)汲取长征奋进力量,深化国情社情认识,7月7日至10日,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菁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赴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实践成果,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继瑞金市红色研学后,实践队继续前往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队员们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步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的深刻含义。潭头村内,实践队先后前往梓山镇潭头社区、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于都硒博馆等地,深入了解潭头村“红色文化+富硒资源”的独特优势,认真学习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经验。

图1 实践队于潭头村合影

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实践队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专题调研。此外,实践队还前往瑞金市、于都县、井冈山市等地,同步开展红色景区文化和留守儿童教育专题调研,形成多角度、立体化的乡村振兴研究成果体系。

乡村振兴模式调研:富硒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潭头村立足本地资源、聚焦民生改善、统筹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为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实践方案。实践队开展“乡村振兴多元模式的实效差异与提升路径”专题调研,探索以潭头村为代表的红色引领与产业融合新范式。

图2 实践队进行乡村振兴调研

红色文化浸润调研:红色文旅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红色景区正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创新,实现从传统静态陈列向沉浸式体验的转型升级。实践队开展“新时代红色景区文化浸润效能评估研究”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游客访谈,深入分析游客体验、红色文化感知与价值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3 实践队进行红色景区文化调研

留守儿童教育调研:乡村“港湾式”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新范式

“童心港湾”是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实践队先后前往瑞金市河背街社区、于都县潭头社区开展“‘童心港湾’在基层社区的运营实效及优化教育路径”专题调研,通过与“童伴妈妈”、社区书记、留守儿童监护人等的深度交流,了解“党建+公益”联动模式对留守儿童形成的长效关爱机制。

图4 实践队与河背街社区书记进行交流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践队在潭头村发展新图景中,深刻体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深刻内涵。调研仍在继续,红色故事的续写亦未停歇。菁诚实践队将继续探寻红色文化的时代意蕴,让青春在服务老区建设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审读人:杨可军 林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