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江雯淇 黄敏宏)为服务社区需求、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7月7日至7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偕行筑梦团洪山队于大华社区与方桂园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偕行筑梦团洪山队由12名本科生组成,成员们怀着对孩子们的爱与对教学的热情,积极筹划开展课程与活动。
在实践活动正式开展前,洪山队的成员们进行了细致的筹备工作,包括备课试讲、物资采买、经费计算等。每位成员都提早进行备课与分组试讲,并在试讲结束后依据其他成员的建议认真修改教学设计,力求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课堂体验。

图1 成员认真试讲
每位成员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负责团队中的其他工作。教学组安排并审核成员们的课程设计;宣传组通过新闻稿与视频记录“爱心托管班”工作的开展;后勤组采买成员们教学所需物资与生活保障物品并计算经费开销;调研组对社区孩子与家长开展有针对性调研。
为更好完成“爱心托管班”的工作,成员们在社区时常与孩子们交流沟通。除了在上课时设计诸多互动环节邀请孩子们回答问题外,成员们还会在孩子们动手实践时积极鼓励、认真指导、真诚反馈。孩子们也愿意敞开心扉,在课余时间会主动找到志愿者谈心,向成员们分享许多想法,如他们的课业安排、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等,成员们也通过这些谈话内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程安排。

图2 成员与孩子们互动并合影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成员们共完成30堂课程的教学,涵盖科普、国学、美术、体育等多个主题。科普课程结合视频与现场实验,带领孩子们了解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国学课程根植传统文化,通过美食与诗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美术体育类课程注重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思政课程则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理念,做“有为”的新青年;心理课程关注孩子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情绪问题,呵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此次工作中,洪山队主要负责两个社区的教学活动,因此成员们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差异化的课程安排。大华社区的课程安排丰富,涵盖科普、国学、体育、心理等多个领域。其中,科普类课程尤为注重实验互动环节,例如通过汽水引入二氧化碳知识,利用树叶拓印观察植物结构。该社区的一大特色是开设了“法治启蒙”这类创新课程,通过小法官情景模拟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平等理念。大华社区的学生学段主要为小学四至六年级,知识面较广,因此课程设计更加注重深度挖掘。

图3 成员在大华社区授课
方桂园社区的课程设计则更侧重于跨学科融合。例如,《吹球跳杯》体育课后续衔接《空气中的隐形力量》科普课,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种豆得豆》课程则将手工与植物学巧妙结合。此外,方桂园社区的心理课程占比更大,从情绪管理到社交技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方桂园社区的学生主要处于幼儿园、小学一至三年级,因此课程设计上更注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图4 方桂园社区的孩子们在课上动手探索
两个社区课程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体验式学习,紧密结合科学启蒙与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让国学知识、红色文化和法治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师资分配科学合理,课程设计标准化,各课程之间形成了知识闭环,让孩子们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成员们付出爱心与耐心,孩子们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纷纷回以真挚的感谢与祝福。
19天的实践之旅告一段落。在这些美好的时光里,成员们和孩子们相互陪伴,给彼此留下了温暖难忘的回忆。同时,队伍的成员间互帮互助,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已结束,但热爱志愿、甘于奉献的心仍在路上,成员们将会以更饱满充沛的热情投身未来的教学!
审读人:姚珂 邱保胜 倪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