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颜晓婷)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7月9日至12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闻实践队深入陕西咸阳、延安、西安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探寻乡村振兴脉络,触摸历史脉搏,感悟红色精神,追溯秦汉文化之源。
袁家村:解码乡村振兴的关中范式
7月9日,博闻实践队抵达陕西省咸阳市烟霞镇袁家村,探寻袁家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成功密码。在袁家村村史馆,队员们通过讲解和展品,深入了解了村庄的发展历程。在作坊街,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队员们发现,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袁家村立足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秉持激活乡村资源的理念,成功打造了“关中印象体验地”文化品牌,成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生动范例。 
图1 队员参访袁家村村史馆
延安: 淬炼精神火种的红色圣地
7月10日,博闻实践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重走长征路,回顾革命历史,传承延安精神。实践队员们通过查阅梁家河村村史馆中详实的史料,参观沼气池旧址及知青旧居窑洞,深刻认识到知青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艰苦环境,并切实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期的奋斗印记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傍晚,队员们观看了红秀《延安 延安》,沉浸式体悟红军长征渡江河、爬雪山的艰辛,让红色基因在直观感知中传承。

图2 队员在梁家河村史馆的合照
7月11日,队员们登临宝塔山,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誓言与历史的回响彼此交融。在陕西革命纪念馆内,队员们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深切领会到延安作为革命力量再度集结枢纽的历史地位。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礼堂两侧的党旗和简朴的陈设,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作风与崇高风范。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队员们重温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为人民”的宗旨。

图3 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西安: 镌刻革命印记的千年古都
7月12日,实践队前往西安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所,队员们通过电台、密信、军装等文物,深入了解八路军在西安开展的革命活动,探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国民党统治区设立这一关键办事机构的历史缘起。移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队员们通过三千余件文物想象秦汉时期的盛世景象,在此触摸历史脉络,领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必然,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图4 队员参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陕西之行结束时,队员们的行囊里装满了调研手札和感悟手稿。乡村振兴的解码、革命精神的淬炼、中华文明的溯源,无一不触动着队员们。正如博闻实践队长颜晓婷所说:“漫漫长征路,铮铮铁骨魂。青年们肩负着时代重任,作为一名社会学学生,我有责任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在新时代用青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审读人:王莉 冯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