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专访 包薪悦:萤火传薪,史海寻悦

时间:2022-11-30 09:48 来源:华大青年 作者:陈星余 张明娅 滕思沅 编辑:吴炜彬 点击: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在志愿服务中,她以一颗热爱之心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学生工作中,她尽职尽责,积极作为,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她秉持充分的钻研探索精神,严谨认真。她就是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历史学师范专业生包薪悦。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星余 张明娅 滕思沅)“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在志愿服务中,她以一颗热爱之心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学生工作中,她尽职尽责,积极作为,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她秉持充分的钻研探索精神,严谨认真。她就是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历史学师范专业生包薪悦。



包薪悦,女,汉族,共青团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2020级本科生。曾担任校青志联志愿者助理、学院青协负责人等,目前担任学院本科团委副书记(学生)。参与的科创项目获华中师范大学第十八届挑战杯助推计划校级立项。曾获得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博雅丹桂奖学金等荣誉。


心有所向,行有所至


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热爱是包薪悦在初入大学时毫不犹豫地报名院青协和校青志联两个组织的重要原因。自幼,包薪悦就会跟随母亲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分发关于科普地球日或者艾滋病的宣传单、担任红绿灯提醒志愿者等。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中,她从小形成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爱,并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进入大学,包薪悦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



在校馆共建红色纪念馆活动中,包薪悦积极与纪念馆沟通,通过不懈努力,助推建设了红色纪念馆志愿服务基地。在暑假支教活动中,包薪悦教授演讲与主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两门课程。她谈到,最让她内心触动的是孩子们每一次放学时对她说的“包老师再见”,通过这次志愿支教活动,不仅锻炼了她的师范生综合素养,提升了她的实际教学能力,更让她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意识到教师这一身份不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沟通者与倾听者。


薪光相传,增辉日月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是激励包薪悦不断前行的座右铭。包薪悦认为这一句话蕴藏着两种含义:其一是要“发热”,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二是自身要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谈及学生工作时,她指出,学生工作意味着一种责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师生们服务。包薪悦认为作为学生干部与作为党员的责任相似,正如党员们需要深入群众中去,思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虑一样,她下沉到各个团支部中去倾听和传递同学们的建议,担当起一个沟通者和服务者的角色,真实真诚地与同学沟通,服务师生。



青年的肩上,从不只有清风明月,更有责任担当。作为学生干部的包薪悦在工作中履职担责,尽己所能,把手上的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在工作过程中,包薪悦得到了学长学姐的帮助,并与同伴相互支持,这些都让她受益匪浅,因此她希望将这种互助有爱的精神和这份温暖的情感传承下去,让“薪”光相传,增辉日月。这是包薪悦对“爱在华师”精神的理解,也是她留任学生工作的重要原因。


立根破岩,穷山距海


在面对学生工作与学习如何兼顾的问题时,包薪悦直言自己刚开始也感到茫然和焦虑,但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节奏,做好了时间分配和管理。包薪悦将学习时间分为碎片化时间和完整时间两大类,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做一些小事,如学生工作上的交流,资料的浅层搜索,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可能多的去做更多的事情。而完整的时间则会选择完成一些重要的任务,如撰写课程论文、备课、温习专业知识等。除此之外,包薪悦还会给自己列一个事件截止时间备忘录,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当遭遇挫折与困难时,包薪悦会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直面困难。通过与朋友的倾诉、与工作伙伴的沟通,她让自己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平和下来,有效放松自己。包薪悦说:“无论是否抗拒,需要去做的事情都是无法避免的,与其整日生活在焦虑之中,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将事情完成。”“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正因为包薪悦不断地吸取经验并调整自己的节奏,她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在采访的最后,包薪悦对学弟学妹们寄语:“大胆地去经历,广泛地去试错,最后勇敢地承担风险。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努力发光发热,终有一天我们都将如愿以偿。”人生的意义永远在于拓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包薪悦在追寻热爱的道路上,不止于心动,更付诸于行动,不断地进行尝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并将薪火代代相传。


审读人:钟佩文 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