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筑梦志愿服务队开展传统文化系列特色课程

时间:2025-07-22 19:20 来源: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申韵涵 陈依婷 余鹏程 编辑:邓欣慰 点击:

7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峡江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宜昌市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当地儿童在动手实践中领略中华传统艺术之美。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申韵涵 陈依婷 余鹏程)7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峡江筑梦”志愿服务队在宜昌市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当地儿童在动手实践中领略中华传统艺术之美。

指尖塑古意:甲骨文粘土“活”起来

  在上午的甲骨文课程中,志愿者舒代平通过讲述清末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带领同学们走进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文明发现史。在解码甲骨文环节,舒代平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图示,将甲骨文的构形原理一一剖析。从简单的”“”“”“等字入手,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了这些古老文字从图形到符号的演变过程,感受到了古文字的独特魅力。

图 1 支教志愿者讲解甲骨文的历史

在“指尖上的甲骨文”实践环节,志愿者们为每位同学准备了彩色黏土,指导他们用粘土制作甲骨文。有的同学捏出了方正的“田”,有的同学捏出了形象的“日”“月”。在互动与实践中,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甲骨文字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 2 黏土甲骨文作品展示

巧手编祥瑞:中国结艺寓深情

随后的中国结课堂上,志愿者刘俊逸以“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开篇,展示了中国结的古老用途。当学习到“中国结的基本知识和内涵”部分时,同学们尤其被“中国结象征圆满与和谐的寓意”所吸引,他们深刻体会到,丰富的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是古人祈福纳祥、传递情感的无声语言。

图 3 志愿者教同学们编中国结

志愿者们通过多媒体演示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教授了吉祥结、团锦结、双攀缘结等传统结艺技法。同学们认真观摩示范动作,在志愿者指导下成功制作出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结作品,并在课堂展示环节踊跃进行展示。本次课程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传统手工艺技能,更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红纸映童心:妙剪生花传民俗

为丰富传统文化体验维度,服务队还开设了“指尖非遗”特色剪纸课堂。课上,志愿者邵伊宁首先指明了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并介绍了常见的剪纸分类与技巧。在掌握了基本折法与运剪技巧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实践,共完成“福”、金鱼和梅花等主题作品20余张。剪纸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更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质朴之美。

图 4 剪纸课后的合照

从指尖塑形的古老文字,到巧手编织的吉祥绳结,再到红纸翻飞的灵动剪纸,“峡江筑梦”志愿服务队以甲骨文粘土、中国结艺、特色剪纸“三艺”为载体,为许家冲村儿童搭建起一座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桥梁。志愿者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传统文化的芬芳浸润更多童心。

审读人:陈娟 樊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