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举办“南湖论坛”专题讲座

时间:2025-09-21 22:07 来源:计算机学院 作者:胡俊哲 徐志坚 熊祖祎 陈宇欣 李逸飞 编辑:李思悦 点击:

9月1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南湖论坛”(2025年第四期)于南湖综合楼一楼报告厅举办,本期论坛邀请了CCF/IEEE/AAIA会士、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弘毅客座特聘教授金芝担任主讲人。论坛由计算机学院教授马于涛主持。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胡俊哲 徐志坚 熊祖祎 陈宇欣 李逸飞)9月1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南湖论坛”(2025年第四期)于南湖综合楼一楼报告厅举办,本期论坛邀请了CCF/IEEE/AAIA会士、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弘毅客座特聘教授金芝担任主讲人。论坛由计算机学院教授马于涛主持。

  金芝教授以“基于AI多智能体的复杂软件系统开发模式”为主题展开学术分享:她首先深入剖析了复杂软件系统开发的本质,并表示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受限于开发者个体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在开发效率和质量保障上存在瓶颈;随后她强调,大模型技术虽能高效完成诸多细粒度任务并辅助开展程序调试与工作优化,为软件开发领域带来显著变革,但在复杂问题分解、系统架构推理、批判性思维运用及代码可信性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仍显不足。

  针对此类痛点,金芝提出,多智能体技术在支撑大模型多任务协同推理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有望推动构建大模型赋能的新型软件开发模式。她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实践路径等关键维度展开分析,系统阐释了多智能体技术如何突破大模型现有局限,为复杂软件系统开发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给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的学术盛宴。

  问答互动环节,金芝重点解答了“人应在何时介入技术流程”及“如何权衡代码编写成本与工程化问题以优化提示词”两大核心问题。针对前者,她提出“介入前瞻性”观点,即提前对执行步骤可行性与不可行性建模分析可预判风险、减少损失。而针对后者,她强调可从两个关键维度推进:一是通过“知识嵌入”提升信息精准度与场景适配性,二是通过“模型架构”调整优化底层设计以匹配实际技术需求。该解答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实践提供了清晰且具操作性的思路。

  本次“南湖论坛”专题讲座不仅为计算机学院学子搭建起连接学术前沿与实践探索的高端交流平台,更通过对前沿知识的深度解读有效填补了他们在复杂技术实践、前沿理论应用等方面的认知空白,为学院深化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交叉领域研究、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审读人:庄甲鹏 肖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