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育人 铸魂润心:法学院实践队开展反霸凌剧本杀

时间:2025-07-16 19:33 来源:法学院 作者:肖博涵 蔡圆 编辑:张凯楠 点击:

为探索法治教育的新路径,帮助青少年构建认知世界的法治框架,7月15日上午,在峡口镇居委会里,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成员化身剧本杀主持人,以“普法育人、铸魂润心”为宗旨,为峡口镇的孩子们送上了一次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反校园霸凌教育活动。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肖博涵 蔡圆为探索法治教育的新路径,帮助青少年构建认知世界的法治框架,7月15日上午,在峡口镇居委会里,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成员化身剧本杀主持人,以“普法育人、铸魂润心”为宗旨,为峡口镇的孩子们送上了一次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反校园霸凌教育活动

如何让法治教育更贴近青少年心灵,让反校园霸凌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这是实践队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中,始终探索的重要课题。实践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法律解读+价值引领+实践互动”三维模式,引导青少年在法治浸润中树立正确三观。

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法治青春课”为孩子们奠定思想基础,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用漫画案例生动解读校园霸凌的具体表现。并将“大声说不”的勇气培养、“证据留存三步法”的实操要点、“多渠道求助攻略”的具体路径,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能记录的知识要点。尤其在“旁观者课堂”中,明确指出“起哄即帮凶、沉默亦伤害”,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反霸凌中的责任。

图一:预防校园霸凌课堂上同学们专注投入

沉浸式剧本体验环节,实现了从“知”到“感”的深度转化。在“小刘画作被毁之谜”剧情中,孩子们通过角色卡成为故事主角——委屈的“小刘”、持线索的“小强”、怀愧疚的“小丽”……孩子们借助“为什么是我?”的纸条、被撕坏的画作照片等线索,层层剥开霸凌行为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在寻找真相、情境还原、行为修复和反思总结等环节中,这种情感体验让法治课上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体验,使孩子们真正理解霸凌行为的危害性。

图二:同学们化身角色分析线索,踊跃发言

实践队以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破案”的乐趣中,体悟集体温暖的力量,理解“守护者”的时代责任。并且,志愿者团队还精心设计了“法治承诺墙”环节,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不做施暴者、不当冷漠者、争做守护者”的誓言,让法治精神内化为成长自觉。

图三:同学们向实践队队员分享参与的思考与感受

未来,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将以“法治教育”与“基层服务”为双轮驱动,从校园内的剧本杀、法治小讲堂、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到校园外的基层法治调研、普法宣讲,实践队始终立足“守护”与“赋能”,既守护儿童的成长安全,也赋能基层法治建设,以“百所观察”调研为纽带,以青春微光点亮法治星火,用行动诠释“以法为器、为民服务”的担当。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